第181章:得民心者得天下
��欲要平稳,水必先平稳,高官达人不为贵,天下百姓才为贵,你们就不要推辞了。”李承辞叹了叹气说道。
“这,这……五殿下……”
幽州的百姓此刻心中无一不是非常暖的。
李承辞的话他们听得懂,他们不是第一次感觉李承辞心中对他们这些百姓十分尊重。
但每一次,他们都能从李承辞身上感受到一种明君的感觉。
“我等谢过殿下。”
幽州百姓们不再推辞了,随后便跟着李忠义离开。
李承辞看了看天色也不早了,便准备趁现在尽快进宫。
今天的事是自己擅作主张,希望庆帝不要责怪。
很快李承辞便来到了御书房。
“进了吧。”
庆帝十分清楚李承辞的目的,他也是颇为赞成李承辞。
“儿臣给父皇请安。”
“起来吧,有事说事。”
李承辞自然是能听出庆帝话中的意思。
他也能猜出自己父皇肯定已经知道了自己的来意。
毕竟今天幽州百姓可是有百人之多。
如此庞大的队伍入京都,自然是引起了各方势力的注意。
不仅是各方势力,就连京都的百姓也是对这个队伍十分注意。
一开始京都的百姓和那些京都的官员还以为这些人是逃难的人。
但是仔细想一想,庆国又没有什么地方爆发大旱或洪水。
也没有什么地方发生战乱,根本没有什么逃犯或者是迁移的百姓啊。
如果是说是流民,那庆国肯定有一个地方粮食收成不佳。
可庆国今年的粮食收成非常好,不说每个地方的百姓都能吃饱但绝对不会饿着。
因此不可能会出现这么多的流民,这说明了这些人是有目的。
很快,幽州百姓的身份便被人发现了。
又是很快,幽州百姓的目的也被人传了出来。
京都的百姓和文武大官也知道了这些人是来祝贺摄政王李承辞大婚的。
京都的百姓心中不得不感慨,五殿下李承辞真的太值得百姓们的崇拜了。
天下百姓为一家,幽都百姓不远千里只为祝贺李承辞。
足以见得李承辞在幽州百姓的心中比天高。
“五殿下,可真得人心呀!”京都百姓看着浩浩荡荡的幽州百姓忍不住感叹道。
“那可不是嘛,咱们庆国的皇子中就数咱们五殿下最得民心。”
“对对对,毕竟五殿下是真心为了我们百姓好。”
“唉,真希望五殿下才是太子,这样以后我们的日子肯定好过。”
“嘘,乱说什么,小心这话传出去被砍头啊”
……
“这�
“这,这……五殿下……”
幽州的百姓此刻心中无一不是非常暖的。
李承辞的话他们听得懂,他们不是第一次感觉李承辞心中对他们这些百姓十分尊重。
但每一次,他们都能从李承辞身上感受到一种明君的感觉。
“我等谢过殿下。”
幽州百姓们不再推辞了,随后便跟着李忠义离开。
李承辞看了看天色也不早了,便准备趁现在尽快进宫。
今天的事是自己擅作主张,希望庆帝不要责怪。
很快李承辞便来到了御书房。
“进了吧。”
庆帝十分清楚李承辞的目的,他也是颇为赞成李承辞。
“儿臣给父皇请安。”
“起来吧,有事说事。”
李承辞自然是能听出庆帝话中的意思。
他也能猜出自己父皇肯定已经知道了自己的来意。
毕竟今天幽州百姓可是有百人之多。
如此庞大的队伍入京都,自然是引起了各方势力的注意。
不仅是各方势力,就连京都的百姓也是对这个队伍十分注意。
一开始京都的百姓和那些京都的官员还以为这些人是逃难的人。
但是仔细想一想,庆国又没有什么地方爆发大旱或洪水。
也没有什么地方发生战乱,根本没有什么逃犯或者是迁移的百姓啊。
如果是说是流民,那庆国肯定有一个地方粮食收成不佳。
可庆国今年的粮食收成非常好,不说每个地方的百姓都能吃饱但绝对不会饿着。
因此不可能会出现这么多的流民,这说明了这些人是有目的。
很快,幽州百姓的身份便被人发现了。
又是很快,幽州百姓的目的也被人传了出来。
京都的百姓和文武大官也知道了这些人是来祝贺摄政王李承辞大婚的。
京都的百姓心中不得不感慨,五殿下李承辞真的太值得百姓们的崇拜了。
天下百姓为一家,幽都百姓不远千里只为祝贺李承辞。
足以见得李承辞在幽州百姓的心中比天高。
“五殿下,可真得人心呀!”京都百姓看着浩浩荡荡的幽州百姓忍不住感叹道。
“那可不是嘛,咱们庆国的皇子中就数咱们五殿下最得民心。”
“对对对,毕竟五殿下是真心为了我们百姓好。”
“唉,真希望五殿下才是太子,这样以后我们的日子肯定好过。”
“嘘,乱说什么,小心这话传出去被砍头啊”
……
“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