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6)
杨父和杨氏都来了,依次给了杨柏言一个大大的拥抱,杨氏更是抱着不撒手。

  这次杨柏言隔了半个月再次回到杨家的时候,把他爹娘乐得不得了。

  杨氏捏着个手帕撮鼻涕,哭着对杨柏言说:你在外面可担心死为娘的了,就怕你有个磕磕碰碰。回来了就好,回来了就好。杨柏言的眼眶也有点湿润了,没想到在这里还能感受到从未有过的亲情。

  即使这是虚假的,随时可能结束的,这样下去他也忍不住沉溺进去。

  杨父整理了一下服饰,才对身后的下人吩咐了一句:去准备午膳,越丰盛越好。杨柏言闻言对于他这个爹铺张浪费的行为只是笑笑,虽然在二十一世纪肯定是主张勤俭节约,但入乡随俗嘛。

  午间的时候,三人在席上说说笑笑,倒也愉快。

  可到饭吃得差不多要完了的时候,杨柏言的一句话,却让杨氏夫妇笑不出来了,齐齐变了脸色。

  第13章 不行的丞相 当我成为大将军之后

  寂静的考场,只有笔锋在竹简上摩擦的声音,除此之外,再没有其他的声音了。大约二十人左右,跪坐在这间宽敞的房间里,一心一意埋首在解答中。只有监考官负手踱步在他们之间,来回巡视。

  楚材觉看着手中最后的一道难题,有些为难。这题目为

  有一老人欲饥死于前,可你身无食之,老人曰:汝但能救之,乃以己之财与子。汝何为?

  简单说就是一道德题,测验考生的品行的。这可难坏一大批想表现自己壮志雄心,清明廉洁的人了。现在的国家本来就不是很富裕,除了京都繁华以外,其他很多地区都处于略贫穷的状态。有些贫穷的人会饿死是很正常的事。

  他们这些从其他地方过来的人,自然是知道的。其中更是有少数人确实亲眼所见,但他们的选择却多数是视而不见,毕竟一个快饿死的老人会有什么钱财可以报答?这叫他们如何回答这个问题,只能瞎编了,总不能回答装看不见吧。

  楚材觉却更加清楚,这是这三日中的最后一天,最后一道题,非常重要。之前考过的题目都已经上交上去了,这些答卷都是按顺序的捆绑在一起,由审核的学士统一批改,少数优秀的竹简则会上交到一国之君面前。

  由晋珩帝亲自挑选出来殿试,并且成功的前三人就会就留在朝廷,担任四品官这些无关轻重的职务,再一步一步往上提拔。其次的则在太医院、地方官员等适合的地方当些小官谋发展。

  但就是这无关轻重的职务,楚材觉却得付出二十年的苦读才能有争取的机会。

  楚材觉不再犹豫,葱白且指节分明的左手拢住提笔手的袖子,眼神坚定沉着开始答题:

  为官后,必不复使国有此惨者,为不及愿入黄泉。

  一阵挥毫撒墨,楚材觉放下提着袖口的手,轻轻地把毛笔搁置在笔架上。随后拿出手帕擦拭掉额头的细小的汗水。才起身拿起自己的竹简,交给考官。

  现在只需要安心地等待一日后的放榜就行了,楚材觉嘴角微微上翘。

  宽敞的大道上,一辆牛车慢悠悠地前行着,前面的黑牛边走还边啃路边的草,屁股上的尾巴还一甩一甩的。

  杨柏言翘着二郎腿躺在牛拉着的敞篷车上面,身下垫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