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目的
 特别是这半年来,通政司和咨情司的电报一直传个不停。哪怕他让人在电报房盯着,也安排了自己人进电报房,但是依旧不知道有多少不利的消息传回了大明。

  身为一个封建海外的王爷,一举一动都被朝廷盯着,这让以往自由惯了的他如鲠在喉。

  更让他觉得不妙的是后来开始传出声音的大喇叭,这种新奇的玩意从一开始就吸引了无数的百姓。

  当喇叭里面每天两个时辰开始播放各种节目的时候,更是吸引的大人小孩每天到了时间就围坐在喇叭下面。

  他不明白为什么大明的靡靡之音能跨越几万里,传到西洲来。

  而且,喇叭里面传出来的,不仅仅是靡靡之音,还有许多朝廷的政策,法令,各地趣闻。

  哪怕是一个普通老百姓,也知道了应天府出现了电话,能够相隔千里通话。知道今天夏天淮河水势凶猛,江淮百姓在准备抗洪。

  甚至有时候,皇上也会在喇叭里亲口说话,在喇叭里面,皇上就是一个心怀万民,惦记着每一个百姓过的好不好的圣人。

  但是朱见注很清楚,这位伯爷爷实际上是一个心狠手辣之辈,根本没有家族亲情。

  可是,只有朝廷能在喇叭里面说话,只有朝廷播什么,他们听什么。他就是想要表达自己的意愿,也做不到。

  眼看着汉王府维护了几十年的民心就这么一点点被朝廷拉拢了过去,朱见注什么也做不了。

  他原本还在等朝廷换装,他知道,现在的连发枪的威力远远超过了汉王府境内士兵的燧发枪。

  可是现在,连发枪一直没有换装,广播每日却响个不停。

  在这样下去,汉王府的统治,会被一点点瓦解。百姓只会念叨朝廷的好,皇上的好,至于汉王府做了什么,付出了多少,有谁记得?

  他想要振兴汉王府,想要告诉世人,他们汉王府一点也不比当初的太子差。如果不是太宗出尔反尔,立了朱高炽为太子,这如今的天下,应该是汉王府的。

  但是现在看来,距离这个目标似乎越来越远了。

  他知道解云是来干什么,还不是见汉王府这些年日子好过,过来打秋风。

  这些奸臣们,只要有银子,一切都好,要是不把银子塞足了,回去了还不知道要搬弄多少是非。

  这恐怕也是那位伯爷爷的意思,他用各种手段来削弱强藩,还不是怕江山不稳。

  “王爷,特使已经下船了,我们该去迎接了。”

  朱见注收回了思绪,看见码头上已经被一批红衣京卫占据了各处要道,嘴角不自觉冷笑了一下。“看来这位大学士,也是贪生怕死之辈。我汉州府这些年驰骋西洲,什么时候出国事了!”

  王府长史韩琮笑道:“这些个大臣在富贵窝里待惯了,总以为西洲就是蛮夷之地。”

  朱见注的笑容淡了下来,叹道:“相比之下,我西洲还真是蛮夷之地啊!”

  他永远也不会忘记,十五岁那年,他随着祖父一同进京面圣。第一次回到大明,见识到大明中洲的繁华的震撼。

  那密密麻麻的高楼大厦,那摩肩擦踵的人群,那奔腾的火车,那繁华的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