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远行
�一些好处。

  选择法兰西,也是因为他们在欧洲有一定的影响力,却又不可能站在欧洲的顶端。

  虽然他们一直以欧洲老大自视,但是实际上,法兰西因为占据了西部欧洲最富饶的土地,在经济实力上,他们的确比其他国家更有优势。

  但正是因为这种优越的生活环境,让他们的人民缺少一种拼劲,缺少一种韧性,这种民族性格是改变不了的。

  像日耳曼人,朱瞻基就绝对不会扶持,因为他们有一股狠劲,有了机会,他们就能一飞冲天。

  利用他们对付教会,失去了教会的意识形态价值,法兰西目前没有任何的思想主义沉淀,这个时候,他就只能利用张瀚的那一套来武装思想。

  而这套思想,核心则是大明的价值观。

  但是路易十一并不知道朱瞻基的想法,他将这次大明之行看做是法兰西崛起的希望。

  在大明受到朱瞻基的重视,并且愿意售卖他火药,这一切都让他非常满意。

  朱瞻基实际上很早就已经决定放开火药的限制,因为欧洲缺少火药,他们的战争规模并不大。

  人死的太少,相互之间的仇恨太少,并不符合大明想要浑水摸鱼,引领发展的利益。

  朱瞻基已经决定,近期就从东瀛运送硫磺,从大明运送硝石,从西洲运送木炭。

  这些原料运抵克里特岛以后,将会在那里进行配比,分成枪弹药,火炮药,出售给欧洲各国。

  当然,为了让路易十一安心,这些火药会先卖给他,后面在逐渐卖给其他人,必须要给他一点信心,才能让他彻底登上大明这条大船。

  朱瞻基也不担心他们会用这些火药来对付大明,如今的欧洲,根本不敢再跟大明作战。

  而且这种落后的火药,早已经不是大明常备火药了,大明有效果更好的高性能炸药。

  满足了路易十一的大部分请求之后,朱瞻基打发了他离去。等他兴高采烈地出了大殿,朱瞻基回头跟李贤他们说道:“儒家经义的西化,如前做的如何了?”

  李贤的心情也相当的好,笑着回道:“禀陛下,外交部已经将儒家经义翻译成为了各种文字,只等陛下定稿,就将刊印,然后运往欧罗巴。”

  朱瞻基点了点头说道:“西方白人野蛮不堪,他们现在唯一仪仗的就是政教一体。如果法兰西推翻了教会,他们就没有统治的意识形态,这个时候,不管他们能不能接受张瀚的那一套,儒家经义,道教经义也都能让他们学习,甚至不停地绕圈子。”

  “陛下说的是,据说于总理想要亲自前往欧罗巴宣传儒家经义,被其他大臣劝了下来。他今年可也已经六十七岁,可不敢让他再奔波。”

  于谦跟朱瞻基同岁,不过他的身体比朱瞻基差的多了,现在看起来衰老不堪。

  朱瞻基摇了摇头笑道:“于廷益与朕同年,不肯服老也不行了。”

  这话没有人敢接口了,说于谦老,就是说朱瞻基老啊。

  朱瞻基摆了摆手。“传葡萄牙国王阿方索五世见驾……你们可要把相机摆置好,把这一幕给朕拍的清清楚楚。”

  几个摄影师连忙低头应是,等待着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