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机遇
�先,大明的极速扩张,让整个社会的层次震荡不已。特别是在东洲,因为勋贵阶层数量太少,这些勋贵为了赶上扩张的红利,迅速扩大家族的人口基数,拉拢更多的平民阶层。

  不要说勋贵们了,就是亲王府,也有不少王子娶了平民女子,不少郡主,嫁给了富商家族。

  虽然这些不是嫡系,但是,不能否认的是,这种联姻在迅速扩张勋贵阶层的影响力的时候,也给了许多平民家族上升的台阶。

  这种阶层的上升通道被打开,让许多平民与通知阶层的联系更加密切,他们也就更加维护朝廷的稳定。

  其次,东洲多了另一个被剥削阶层,那就是数量众多的土著。

  两千多万土著,给大明人在东洲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力。大明的先进文明,核心竞争力远远超过历史上野蛮的欧洲人。

  大明有足够的吸引力让土著人靠拢大明人,那些土著不仅崇拜大明,愿意追随大明人过上好日子,更愿意融合在儒家文化的文化圈里。

  不要说这个时代,就是历史上的东南亚,那些土著也都积极聚拢在汉人的名下,愿意为华人服务,通婚。

  在二十一世纪,汉人被割韭菜一般一茬茬地收割了之后,土著们依旧以为华人服务为荣。

  这种文化的向心力,远远不是欧洲人能够相比的。

  对冯来旺来说,小门小户的冯家与杨家的通婚让他看清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对这次驾临东洲的朱见深来说,通过对整个东洲社会形态和架构的熟悉,他看到了大明在阶级理论与现实存在之间的管理方向。

  阶级理论需要维护,却必须通畅,只有这样,大明能保持向心力,统治才能稳定。

  在德州盘桓了半个月,朱见深深度了解了德州这个东洲最富裕地区的详细情况之后,从通天河逆流而上,开始向东洲北大陆的腹心进发。

  通天河就是后世的密西西比河,这是东洲北大陆的经济命脉,依靠通天河的水运,东洲北大陆的物产,才能顺畅地运输出来,减少消耗。

  因为人口的原因,东洲北大陆的许多地区依旧没有能得到开发,许多肥沃的土地还在荒芜着,到处都是茂密的森林,还有成群的野生动物。

  但是,这里已经呈现出了一片生机勃勃,南方的棉花,北方的小麦,东洲大陆每年的粮食产量,已经能满足东洲人两年的需要。

  所以,这里的粮价低廉,造酒业非常发达。

  也因为地广人稀,这里的自行车需求远远比不上中洲,一般家庭都有马匹,出门远的话,也可以乘坐公共交通的客车。

  因为运输的需要,东洲各家王府现在都在积极公关工部和内务府,希望能够将汽车厂建设到东洲来。

  许多王叔见到朱见深,总是将建设汽车厂家提在最前面,而朱见深也感受到了东洲对汽车的需求远远超过中洲。

  不过,他明智地没有做出任何承诺,只了解,不许诺。

  当夏季来临的时候,他抵达了东洲中心的五大湖地带。

  五大湖地带在历史上就是美国最早发展的地区,这里周边地区不管是煤矿,铁矿,还是其他金属矿都非常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