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节
��

  ——

  三日后,书房内。

  杨宗递上了一封书信,陆宴看过后,食指有一搭无一搭地敲打着桌案。

  此次暗访扬州,他一共调派了三十多个府兵。其中一半乔装成了卫家家丁,另一半则先一步到了扬州,分别前往城外的茶寮、城内的酒肆、茶庄、当铺、酒楼等处,暗暗蛰伏。

  然而奇怪的是,他们只要一打听扬州税收之事,便发现城中百姓多是统一口径,亦或是避而不谈,就连那庄家母女也不例外。

  到头来,还是杨宗通过前日在城外的一桩命案,才得知了些消息。

  前日死的人叫苗康。

  苗家原是靠卖米为生的,日子还算过得去,可自打赵冲调任扬州刺史,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话说赵冲此人,可谓是胃口极大。他先是新官上任三把火,把原本县衙的官吏肃清了干净,随后,又将扬州城所有的磨坊据为己有。

  几家磨坊,听起来没有多大的利润,实则不然。

  毕竟百姓只要想将糙米磨成白米,就要用他家的磨坊。整个扬州城,只要吃米,那人人都要买他的账。

  此番行径,无异于是强制性的买卖。

  长此以往,他不仅敛下无数财富,更是逼的几家米坊相继关门,苗家也是如此倒的……

  半响过后,陆宴将手里的信斜斜地放到了烛火上,顷刻间,就燃成了灰烬。

  他抬手捏了捏眉心,沉声对杨宗道:“除了这些,可租赁的铺面找到了吗?”

  杨宗点头,又从怀中拿出了一张扬州城的地图,道:“据属下调查,赵刺史手底下的铺面,从小市桥到太平桥,占了约有一半以上,不过表面上,这些钱都是赵刺史夫人的母家,高家在管。”

  陆宴拿过地图,不禁冷嗤一声。

  按照刺史的俸禄,估计他两辈子也攒不下这么多财富。

  良久后,陆宴缓缓道:“明日一早,你就动身去高家,以卫府管家的身份,去租五间铺子。“想接触到赵冲,只能从高家入手。

  “属下明白。”杨宗拱手道。

  傍晚时分,天色已暗。

  日头下跌,层层叠叠的白云缓缓流动,终是湮没在了无边际的夜空之中。

  陆宴穿过廊桥,回了主院——春熙堂。

  沈甄正在屋里头记账,抬眼一瞧,刚好瞥见了陆宴关门时挺拔肃然的背影。

  她的目光不由一滞。

  说起来,自从住进鹭元,他几乎是夜以继日地忙着,他们很久都没说过话。

  昨日她起的早,便去院子里小坐了一会儿,书房就在春熙堂旁边,她横眸一望,便能瞧见杨宗和其他几位属下在他的书房里进进出出。

  那时天还未亮,他应是一夜都未阖眼。

  到了午时,本想唤他用膳,却见他伏在桌案上,早已沉沉睡去。

  回想在长安的时候。

  她虽知京兆府的事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