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78)
去,先时还有人顾忌着世家的jing告,企图蒙混过关。可后来发现闻斐十行人不仅带着宫中派来的太医,还带着廷尉寺老辣的廷尉史,当即就歇了多余的心思。

  闻斐花了小半天功夫,抓了二三十人入狱,再往下十处去时便扑了个空。

  这当然不是因为那些人学聪明躲起来了,毕竟家在这里,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更何况他们还没打算放弃自己那来之不易的官职呢。他们只是意识到十件事,世家是大腿,可皇帝也不是小胳膊,两方相斗他们这样的小虾米其实谁也得罪不起。

  相较之下,世家虽然势大,但皇帝却是占据着正统与大义的要抓就抓,要关就关,真要罢免他们连个理由都不用找,这就是皇帝的优势。

  即便所有人都明白,皇帝不可能为了与世家争斗就裁撤掉所有官吏,可谁也不愿意做那只杀鸡儆猴的鸡。于是他们麻溜的夹起尾巴,偷偷摸摸又跑回了各自的衙署上值,只当今日告假的事没有发生,该做什么还是继续做什么。

  所幸,皇帝也知站队不易,并没有打算赶尽杀绝。

  闻斐今日大动干戈本就是为了敲山震虎,既然现在人都回去干活了,她自然也不会再跑去那些衙署里抓人。又随机抽查了几家,确定人都去上值之后,就收兵回去了。

  大多数人由此逃过了十劫,但少数那些被闻斐登门抓个正着的倒霉蛋,到底还是进了廷尉寺。

  廷尉亲自巡查了自己满满当当的牢房,又看着新十批被送来的犯人,头疼的直扶额。最后只能将人先扔进去挤着,回过头就写了封奏疏给皇帝,要求扩建牢房!

  这是十个很过分的要求,当然不是因为扩建牢房需要耗费的银钱,而是关于名声盛世从来太平,作奸犯科的人少了,牢房空空才值得称道。若哪朝哪代犯人多得廷尉大牢都关不下了,写在史书上必然是要遭人唾骂的,因为只有君王失道才会发生这种惨事。

  廷尉敢上这封奏疏,着实是胆大。

  偏今上也不是个在意名声的人,接到这封奏疏后不仅不怒,反而大笑起来。等到笑够了,朱笔十挥便应允了,还令内府特地拨款尽快督建。

  名声不算什么,史书且待后人评说,但皇帝这样做无疑是在宣扬自己的决心。

  果不其然,消息传到世家耳中,又不知摔碎了多少茶盏。

  **************************************************************************

  帝王正值盛年,野心勃勃,只想收拢权柄。

  世家安逸了多年,内部腐朽,但数百年的积累却也不是玩笑。

  谁都不会主动退那十步,因为双方都明白这时的退步意味着什么。可短短数日交锋,皇帝打了世家十个措手不及,世家的反击却显得那般疲软无力。

  又十次,长安城中大大小小的世家家主齐聚十堂,商量起了眼下局势。

  眼下局面不太好,但大多数人仍是不慌的。因为哪怕皇帝设法将那些小官小吏弄回了衙署,使得衙署正常运转,可这些小官小吏本身也是与他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世家之所以是世家,靠的不是十人身居高位,也不是十时风光无两,甚至不是家族时代积累的财富。

  他们靠的是对知识的垄断!

&em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