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三朝太妃 第108节
�宫里依旧还有很多人苦苦挣扎,无需多言。
……
大清与准噶尔部的战事,持续了两年半将近三年,才算是暂时见到曙光,这一次,联军直接打进西藏腹地,将准噶尔顽抗的残军逼出西藏和青海,不得不远遁进漠西深处,甚至更远。
大清和蒙古诸部多年来受准噶尔之侵扰,并不准备就此罢手,只是两方征战前后方皆疲乏,需得休养生息,才能一鼓作气。
而准噶尔部这一道防线,地处蒙古漠西,虽有一部分已攻下,可仍然危机重重不说,内务也急需料理,大清远在千山万水之外,极难管控,朝堂上为了战后准噶尔部的安排争吵不休。
“吵什么?你们当朝堂是菜市吗?”
雍正如今的精力越发不好,耐心也跟着降低,同时也更加严厉,颇有霸道君主的模样,不容人质疑,偏他大多数决定都不荒唐,且处事还算公正,因此与暴君还不沾边儿,更重要的是,他做利民之事都是实事,君声在百姓间极高。
朝臣们有苦难言,连道“不敢”。
雍正一脸冷肃,扫过下首立着的大臣们,忽然扔下一个惊雷:“晋封固伦荣乐公主为固伦荣乐长公主,准噶尔部为封地,由长公主坐镇准噶尔部,全权料理封地内一应事宜。”
这一道惊雷,炸得众人瞠目结舌,随后便是一连串的“求皇上收回成命”,“此事不妥”……
雍正冷嗤一声,问道:“此战之中,荣乐长公主的功绩如何?”
荣乐公主……长公主自参战以来,初时还因女子身份受人诟病,得皇上支持后,很快便立威,带着她的骑卫迅速在军中立下战功,这将近三年的时间,长公主麾下军力一点点增加,战功也越来越卓著。
众大臣面面相觑,随后有人进言:“长公主战功赫赫,我等亦是钦佩,只是准噶尔部本就是祸乱之地,而藩王之乱先帝时方消,长公主乃是女子,额驸出自车臣汗部,若举部迁移,难保不会再纵出下一个准噶尔部……”
话中未尽之意,乃是女子易受丈夫所指,封地说是给荣乐长公主,很可能最后变成车臣汗部的囊中之物。
其实还是瞧不起女子会有多大作为。
然而雍正却反道:“朕何时说过车臣汗部举部迁移?封地是给长公主的,额驸是车臣汗王世子,有甚关系?”
没关系吗?
没关系吗?!
文武百官皆要疯了,这怎么会没关系,是说没关系就能没关系的吗?
有些大臣直看向前方的四皇子弘历,希望他能劝谏一二,但弘历身为雍正最看重的儿子,这几年没少受到来自皇阿玛的“磋磨”,怎么可能会为他们张目,眼观鼻鼻观心,他今日是个有瞎又聋的乖儿子。
至于已经被封为信郡王的胤祜,大臣们直接略过,他肯定会为荣乐长公主说话,不消多想。
胤祜也确实没打算劝皇兄,还在其他大臣看过来时,冲他们露出个纯良的笑容。
朝堂上不缺头硬的老古板,站出一位,义正言辞地劝谏:“皇上,女子出嫁以夫为先,便是公主尊贵,也没有两地而处、各司其事的道理,而且长公主如今只有一女……”
“爱卿正好提
……
大清与准噶尔部的战事,持续了两年半将近三年,才算是暂时见到曙光,这一次,联军直接打进西藏腹地,将准噶尔顽抗的残军逼出西藏和青海,不得不远遁进漠西深处,甚至更远。
大清和蒙古诸部多年来受准噶尔之侵扰,并不准备就此罢手,只是两方征战前后方皆疲乏,需得休养生息,才能一鼓作气。
而准噶尔部这一道防线,地处蒙古漠西,虽有一部分已攻下,可仍然危机重重不说,内务也急需料理,大清远在千山万水之外,极难管控,朝堂上为了战后准噶尔部的安排争吵不休。
“吵什么?你们当朝堂是菜市吗?”
雍正如今的精力越发不好,耐心也跟着降低,同时也更加严厉,颇有霸道君主的模样,不容人质疑,偏他大多数决定都不荒唐,且处事还算公正,因此与暴君还不沾边儿,更重要的是,他做利民之事都是实事,君声在百姓间极高。
朝臣们有苦难言,连道“不敢”。
雍正一脸冷肃,扫过下首立着的大臣们,忽然扔下一个惊雷:“晋封固伦荣乐公主为固伦荣乐长公主,准噶尔部为封地,由长公主坐镇准噶尔部,全权料理封地内一应事宜。”
这一道惊雷,炸得众人瞠目结舌,随后便是一连串的“求皇上收回成命”,“此事不妥”……
雍正冷嗤一声,问道:“此战之中,荣乐长公主的功绩如何?”
荣乐公主……长公主自参战以来,初时还因女子身份受人诟病,得皇上支持后,很快便立威,带着她的骑卫迅速在军中立下战功,这将近三年的时间,长公主麾下军力一点点增加,战功也越来越卓著。
众大臣面面相觑,随后有人进言:“长公主战功赫赫,我等亦是钦佩,只是准噶尔部本就是祸乱之地,而藩王之乱先帝时方消,长公主乃是女子,额驸出自车臣汗部,若举部迁移,难保不会再纵出下一个准噶尔部……”
话中未尽之意,乃是女子易受丈夫所指,封地说是给荣乐长公主,很可能最后变成车臣汗部的囊中之物。
其实还是瞧不起女子会有多大作为。
然而雍正却反道:“朕何时说过车臣汗部举部迁移?封地是给长公主的,额驸是车臣汗王世子,有甚关系?”
没关系吗?
没关系吗?!
文武百官皆要疯了,这怎么会没关系,是说没关系就能没关系的吗?
有些大臣直看向前方的四皇子弘历,希望他能劝谏一二,但弘历身为雍正最看重的儿子,这几年没少受到来自皇阿玛的“磋磨”,怎么可能会为他们张目,眼观鼻鼻观心,他今日是个有瞎又聋的乖儿子。
至于已经被封为信郡王的胤祜,大臣们直接略过,他肯定会为荣乐长公主说话,不消多想。
胤祜也确实没打算劝皇兄,还在其他大臣看过来时,冲他们露出个纯良的笑容。
朝堂上不缺头硬的老古板,站出一位,义正言辞地劝谏:“皇上,女子出嫁以夫为先,便是公主尊贵,也没有两地而处、各司其事的道理,而且长公主如今只有一女……”
“爱卿正好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