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夜访江督(上)
柚子小说 www.qzaxsh.com,最快更新一八六四之力挽狂澜最新章节!
&那天从“大德丰”出来之后,张继直接去“瑞蚨祥”买了几套衣帽,然后剃了头,又加了一根假辫子。首..发张继想,既然真的穿越了,那就应该穿越得敬业一些。
接下来的半个月里,张继一直没有去找曾国藩。他在北京前门附近最好的客栈“恒记老店”租了一间上房,每天白天雷打不动去“大栅栏”的“陆羽楼”喝茶,晚上就去“伯伦楼”喝酒。在旁人看来,这纯粹就是去享受生活的,只有张继一个人知道,他现在做的事是何等之重要。
张继喝酒的时候还遇见过一次“大德丰”的人,都是那天打过照面的,这些人见了张继恭敬得很,大概是受了乔致庸的影响。乔致庸却从未派人找过张继,更没有催促过他。张继心下不由得暗暗佩服,这乔致庸能够纵横商海数十年,打下偌大一片江山,所凭借的果然不只是运气。单单这份“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气度就十分难得。
张继是在等,等一个见曾国藩的机会。他也在寻找,寻找一个见曾国藩的借口。
“陆羽楼”和“伯伦楼”是整个北京城最热闹的地方,聚集着各地来京述职的官员、赴京赶考的举子、交易货物的商人,也有算命先生、巫医百工,可谓是“三教九流,靡不俱全”。此外,还有很多领着朝廷月例银子,整日提着鸟笼子各处乱转悠的八旗子弟。也正因为如此,这两处地方向来是消息灵通之处,大到朝廷政事、宫闱秘闻,小到家长里短、街谈巷议,信息量大得惊人。据说,有不少朝廷大员就派了得力的亲信常驻这里,各省驻京“看折子衙门”(类似于现在的驻京办)里的师爷们也常来这两处,一方面能和各部院的官员们混个脸熟,另一方面也为探听各路消息。
这半个月里,张继了解到很多重要信息,他认真筛选出了与曾国藩有关的并加以甄别和分析,廓清了一些基本事实。首先,太平天国是被彻底镇压下去了,幼天王洪福贵、干王洪仁玕、忠王李秀成都已被处死,余下的一部分太平军或者与捻军合兵一处,或者潜入深山老林,难以再有作为。其次,由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有功,朝廷已经决定要重重旌奖曾国藩和湘、淮系的将领,据说要册封曾国藩为一等公,世袭罔替,其下李鸿章、左宗棠、刘坤一、曾国荃等都俱有封赏。再次,由于八旗、绿营务废弛已久,几无战斗力可言。现在,乡勇民团出身的湘军、淮军反而成了清朝军队的主力。这两支军队在曾国藩、李鸿章等湘、淮系将领的领导下,由小而大,由弱到强,经过与太平军数年的征战,具备了丰富的实战经验,而其装备的也多是从国外进口或者金陵制造局赶制的最新式火器,实力居清朝军队之冠,一些皇族成员和朝中的满族大员既嫉妒曾国藩的盖世功业,又对他的汉人身份始终不能放心。现在战事基本结束,他们正打算借坡下驴或者说卸磨杀驴,夺掉曾国藩的军权,将其明升暗降,调回北京,担任一些位高而权不重的虚职。最后,曾国藩对于以上几方面的情况基本是明了的,这从他这次回京面圣报捷、述职完毕之后就立即闭门谢客、足不出户、谨言慎行中就看得出来。但是,究竟采取何种对策,张继估计,连曾国藩自己心里恐怕也没数。
这就是张继一直在等的机会,也是他一直寻找的借口。
这一天上午,在“陆羽楼”,张继走向了远处桌子上一个其貌不扬的青年人。
张继开口了:“这位先生,请借一步说�
&那天从“大德丰”出来之后,张继直接去“瑞蚨祥”买了几套衣帽,然后剃了头,又加了一根假辫子。首..发张继想,既然真的穿越了,那就应该穿越得敬业一些。
接下来的半个月里,张继一直没有去找曾国藩。他在北京前门附近最好的客栈“恒记老店”租了一间上房,每天白天雷打不动去“大栅栏”的“陆羽楼”喝茶,晚上就去“伯伦楼”喝酒。在旁人看来,这纯粹就是去享受生活的,只有张继一个人知道,他现在做的事是何等之重要。
张继喝酒的时候还遇见过一次“大德丰”的人,都是那天打过照面的,这些人见了张继恭敬得很,大概是受了乔致庸的影响。乔致庸却从未派人找过张继,更没有催促过他。张继心下不由得暗暗佩服,这乔致庸能够纵横商海数十年,打下偌大一片江山,所凭借的果然不只是运气。单单这份“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气度就十分难得。
张继是在等,等一个见曾国藩的机会。他也在寻找,寻找一个见曾国藩的借口。
“陆羽楼”和“伯伦楼”是整个北京城最热闹的地方,聚集着各地来京述职的官员、赴京赶考的举子、交易货物的商人,也有算命先生、巫医百工,可谓是“三教九流,靡不俱全”。此外,还有很多领着朝廷月例银子,整日提着鸟笼子各处乱转悠的八旗子弟。也正因为如此,这两处地方向来是消息灵通之处,大到朝廷政事、宫闱秘闻,小到家长里短、街谈巷议,信息量大得惊人。据说,有不少朝廷大员就派了得力的亲信常驻这里,各省驻京“看折子衙门”(类似于现在的驻京办)里的师爷们也常来这两处,一方面能和各部院的官员们混个脸熟,另一方面也为探听各路消息。
这半个月里,张继了解到很多重要信息,他认真筛选出了与曾国藩有关的并加以甄别和分析,廓清了一些基本事实。首先,太平天国是被彻底镇压下去了,幼天王洪福贵、干王洪仁玕、忠王李秀成都已被处死,余下的一部分太平军或者与捻军合兵一处,或者潜入深山老林,难以再有作为。其次,由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有功,朝廷已经决定要重重旌奖曾国藩和湘、淮系的将领,据说要册封曾国藩为一等公,世袭罔替,其下李鸿章、左宗棠、刘坤一、曾国荃等都俱有封赏。再次,由于八旗、绿营务废弛已久,几无战斗力可言。现在,乡勇民团出身的湘军、淮军反而成了清朝军队的主力。这两支军队在曾国藩、李鸿章等湘、淮系将领的领导下,由小而大,由弱到强,经过与太平军数年的征战,具备了丰富的实战经验,而其装备的也多是从国外进口或者金陵制造局赶制的最新式火器,实力居清朝军队之冠,一些皇族成员和朝中的满族大员既嫉妒曾国藩的盖世功业,又对他的汉人身份始终不能放心。现在战事基本结束,他们正打算借坡下驴或者说卸磨杀驴,夺掉曾国藩的军权,将其明升暗降,调回北京,担任一些位高而权不重的虚职。最后,曾国藩对于以上几方面的情况基本是明了的,这从他这次回京面圣报捷、述职完毕之后就立即闭门谢客、足不出户、谨言慎行中就看得出来。但是,究竟采取何种对策,张继估计,连曾国藩自己心里恐怕也没数。
这就是张继一直在等的机会,也是他一直寻找的借口。
这一天上午,在“陆羽楼”,张继走向了远处桌子上一个其貌不扬的青年人。
张继开口了:“这位先生,请借一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