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风险投资(下)
来,真可谓是有百益而无一害,朝廷为什么还要阻碍我们呢?”

  张继笑道:“乔东家,您自己刚才都把原因给说出来了。”

  乔致庸疑惑地摇摇头,竟站起来向张继施了一礼,道:“请张先生示下。”

  张继忙还礼道:“万万不敢当,您乃是商界的泰斗,几十年商海沉浮,有什么东西看不穿、想不透?您之所以现在没能想明白这个问题,是因为您过分执着于自己实现‘汇通天下’的理想,反而忽视了‘汇通天下’这件事本身。这也就是所谓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了。我是从英吉利国游学归来的,在那里,您所主张的‘汇通天下’叫‘finance’,翻译过来就是‘金融’,也就是资金融通之意,从事金融的商号叫‘bank’,翻译过来就是‘银行’,其中既有像咱们‘大德丰’这样专做存放款的商业银行,也有专做资金运作的投资银行。经过几百年的发展,金融已成英吉利国国计民生之命脉所在,可谓是‘金融安则百业稳,金融凋则百业闭’。乔东家,我大清的金融业现在虽无英吉利国那般发达,但是经过晋、徽、浙各大商帮多年经营,其实已经初具雏形。现在,朝廷已经平定了‘发匪’,长江以南不会再有大规模的的战事。假以时日,战后百业复苏,天下万民生息,再加上各地商旅往来,我大清必然又将繁荣富庶,胜之英吉利国又岂止百倍?到那时,这金融业之于我大清会是何等之重要?咱们明白这个道理,朝廷自然也明白,这金融业既是国家命脉,所谓‘国之重器,岂可轻易与人’,便是交由官商去做尚难安心,又怎么放心交给您这样的民间商人去做呢?”

  乔致庸以手加额,连连高呼:“哎呀,惭愧,惭愧。乔某一生自负,自负纵横商海数十年,对世间万事看得透彻。却不料连这等简单的道理都悟不出,‘鬼难缠’云云,再不要提起了。今天能得张先生赐教,当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张先生既为我分析了现在‘汇通天下’难以实现的原因,那乔某斗胆再请张先生为我谋划谋划,看看事情是否还有转圜的余地?”

  张继连忙拱手道:“乔东家言重了,张某自当尽心竭力。”

  乔致庸感激涕零,哽咽道:“乔某祖业颇丰,自己虽然愚钝,自接手以来却也一直兢兢业业,虽不敢说有开创之功,却也有守成之劳。乔某一生以实现‘汇通天下’为志向,实在是因为知道此乃有益国计民生的大事,也是自古未有的伟业,虽然不是为了获利,却也是为了博名。张先生能为乔某达成此等宏愿,乔某真不知该如何感谢,还请张先生提出来,乔某虽万死而不辞。”

  张继笑道:“其实张某此来,为的是求乔东家帮一个忙。”

  乔致庸忙道:“张先生请讲,乔某万死不辞。”

  张继道:“张某想向乔东家借五百两银子,为期一年,明年今天张某亲自前来奉还。”

  乔致庸有些迷惑:“五百两?张先生莫不是和乔某开玩笑吧,张先生对乔某恩同再造,便是要五万两、五十万两、五百万两,乔某也应当赠与张先生,怎能是借与张先生?而且还是借五百两?”

  张继道:“不,不,不,张某岂能拿这些事开玩笑?张某确实想向乔东家借一千两银子,其中二百五十两给曾中堂的门房和管家做‘路引’,五十两置办些衣帽饰品,剩下的就做这些日子食宿之资。”

  乔致庸惊讶道:“哦?张先生要去求见曾中堂?”

  张继道:“对,这不仅是张某的进身之阶,亦是乔东家实现‘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