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蝴蝶效应
成林,鸟语花香,在北京也算得上是“世外桃源”了。而中国科学院高维空间研究所就坐落在这一片花红柳绿之中。

  此时,这里正在召开试验前的例行会议。

  会议室并不大,装修得也很简单,但处处透着一种气势。长长的会议桌一端坐着一位穿着白大褂的老者,他就是研究所所长丁兆华。会议桌两侧依次做着一些年龄不等的人,男性占多数,有的穿着白大褂,还有的穿着军装,从他们肩章上杠和星的组合看得出来,这次会议级别不低。

  但是,参会人员都木着脸不说话,会议气氛显得很冷。

  “白教授,我知道您是高维空间方面的专家,理论和科研上都颇有建树。但是这次试验方案是经过反复论证的,之前您也表态同意了的。怎么突然就又改口反对了呢,这我不能理解。”一个年轻人一脸焦虑地说道。

  桌子对面那个面无表情,手里摆弄着一只木质烟斗,被称作“白教授”的中年男人说话了,“李教授,不得不承认,我之前同意这个实验方案是有私心的。搞高维空间研究这么多年,却不能从实验上证实自己的推论,很是遗憾。所以这个实验方案一提出,我当下就表示同意了。但是,这几天我反复思考,总觉得我们未免草率了一些。在座的各位都知道,我们的三维空间是由十一维空间降维形成的,十一维空间降维成三维空间会产生巨大的能量。我们这次实验就是为了人工生成一个十一维空间,我担心万一生成的十一维空间不稳定,发生降维的话,后果可就不堪设想了。”

  “白教授,您多虑了,咱们的技术是成熟的,这次实验过程也是可控的,而且咱们只是用捕获的一个高能粒子生成十一维空间。我计算过了,如果这次发生降维,产生的能量也就像是划着一根火柴一样。所以,就算真的发生降维,也不会有什么影响。”李教授解释道,说着,他把头转向定丁兆华,“丁老,这次试验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您是知道的,我们的时间不多了,国防科工委的同志也在等着我们的实验结果呢”。

  丁兆华双眉紧锁,良久,挥了挥手,算是下令开始实验。

  会议室的大屏幕上出现了实验室的监视画面,只见一颗乒乓球大小的银白色球体悬浮在半空中,在它的外面是一个环状的仪器,正是一个微型的高能加速器……高能加速器开始飞速地旋转起来并发出剧烈的蓝光,蓝光则包围了那个银白色的球体……突然,屏幕上雪花点点,然后就什么都看不到了……<会议室乱作一团,人们也纷纷跑了出去。

  丁兆华喘着粗气,看着实验室里诡异的嘲:那个原先悬浮半空中的金属球不见了,而实验室厚达半米的钢制外墙上出现了一个乒乓球大小的洞,洞周围的金属有融化的痕迹……

  应该说,那位李教授的话并非没有道理,他们的技术确实是成熟的,而实验过程也确实是可控的。只是他忽略了一点,致命的一点——“蝴蝶效应”。

  “蝴蝶效应”最初是由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洛伦兹提出的。对于这个效应最经典的阐述是:“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这个理论的真实涵义是: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长期、巨大的连锁反应。

  没有人知道,就在高能加速器开始运转的那一刹那,这次试验的主角——那个被捕获的高能粒子发生了衰变,而高能加速器运转产生的巨大能量也被“蝴蝶效应”无限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