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四章 疾风劲草(六)
在宋元时代一直有“苏常熟,天下足”的说法,而到了明清时代,就变为了“湖广熟,天下足”。
在沈瑞现下这个时空里,其实在弘治朝湖广就开始对外输出粮米了,只是正德初年起大灾小灾不断,这供给天下粮米的潜力自然也就瞧不出来了。
初时听说沈理要往湖广去,沈瑞的第一反应是如此甚好。
等回过神来,又不免苦笑。
为什么内阁也好,刘瑾一党也罢,都没有人对“将谢迁的女婿升为封疆大吏”提出反对?
就是因为,湖广现在是个坑。
连年灾患,已让民心不稳,又有匪寇横行,这种时候落个火星子就能燎起一片揭竿起义的。
刘瑾怕是巴不得沈理这倒霉蛋被推进坑里去呢。
而既然刘瑾想坑沈理,沈理沈瑞便少不得要用刘瑾来填这个坑了。
“为什么只见匪寇,不见造反的?”因在密室里,沈瑞便也没有忌讳直言。
沈理还是不禁变了脸色,严厉的瞪了沈瑞一眼,方道:“湖广先是天灾,才是人祸。绝大多数百姓都是有一口吃的,便不会跟着造反的。”
如今这口吃的要往哪里寻去?
先前沈理还怕不太好动,想了不少举措,现下嘛,正好先向宗藩要去。
如沈瑞先前所说,有太庙司香这根胡萝卜,也有刘瑾清丈田亩这根大棒,这事儿十之开始大批量圈海养殖了。
*
京中那择太庙司香之人从年中热议到年尾,还没个结论。
皇帝不点头也不摇头,众人都说皇上不摇头便是许了的,毕竟,没有子嗣,难道皇上不急?
后宫嫔妃们的肚子始终没有动静。
而消息渐渐扩散开来,不少宗藩都有了动作。
比如,距离年节尚远呢,宁王就进了新样四时灯数百,穷极奇巧,听说皇上龙颜大悦。
兴王荣王都为湖广剿匪捐了饷,也为灾民捐了粮,皇上直称贤王。
就藩青州府的衡王,甚至开始配合起清丈田亩,该退的田地一点儿也不含糊。
又学兴王,把身边侍医派出来,为青州府济世堂讲学,还捐出田亩百倾,供给济世堂不时义诊散药之用。
这济世堂是沈瑞继推广工匠学堂之后推广的医学院性质的学堂,各地都有设立。
一方面招收学徒,另一方面也让各中小医馆坐堂大夫来进修。
凡济世堂毕业生出去开药店医馆的,政府都有贴补。
衡王如此举动,徐文都忍不住写信问沈瑞,是否要上折夸上两句。
沈瑞则回信笑称,大书特书,好让衡王再多多造福百姓。
这一年山东往辽东收购畜禽直翻了一番,不仅东三府各社仓需耕牛、普遍养气家禽,更有一批是运往湖广的。
湖广的匪寇始终没能被彻底剿灭,农业渔业倒是在沈理的强力推动下有了极大进展,秋日里虽然不能恢复对外输出米粮,但已无需朝廷拨付多少赈济粮了。
在沈瑞现下这个时空里,其实在弘治朝湖广就开始对外输出粮米了,只是正德初年起大灾小灾不断,这供给天下粮米的潜力自然也就瞧不出来了。
初时听说沈理要往湖广去,沈瑞的第一反应是如此甚好。
等回过神来,又不免苦笑。
为什么内阁也好,刘瑾一党也罢,都没有人对“将谢迁的女婿升为封疆大吏”提出反对?
就是因为,湖广现在是个坑。
连年灾患,已让民心不稳,又有匪寇横行,这种时候落个火星子就能燎起一片揭竿起义的。
刘瑾怕是巴不得沈理这倒霉蛋被推进坑里去呢。
而既然刘瑾想坑沈理,沈理沈瑞便少不得要用刘瑾来填这个坑了。
“为什么只见匪寇,不见造反的?”因在密室里,沈瑞便也没有忌讳直言。
沈理还是不禁变了脸色,严厉的瞪了沈瑞一眼,方道:“湖广先是天灾,才是人祸。绝大多数百姓都是有一口吃的,便不会跟着造反的。”
如今这口吃的要往哪里寻去?
先前沈理还怕不太好动,想了不少举措,现下嘛,正好先向宗藩要去。
如沈瑞先前所说,有太庙司香这根胡萝卜,也有刘瑾清丈田亩这根大棒,这事儿十之开始大批量圈海养殖了。
*
京中那择太庙司香之人从年中热议到年尾,还没个结论。
皇帝不点头也不摇头,众人都说皇上不摇头便是许了的,毕竟,没有子嗣,难道皇上不急?
后宫嫔妃们的肚子始终没有动静。
而消息渐渐扩散开来,不少宗藩都有了动作。
比如,距离年节尚远呢,宁王就进了新样四时灯数百,穷极奇巧,听说皇上龙颜大悦。
兴王荣王都为湖广剿匪捐了饷,也为灾民捐了粮,皇上直称贤王。
就藩青州府的衡王,甚至开始配合起清丈田亩,该退的田地一点儿也不含糊。
又学兴王,把身边侍医派出来,为青州府济世堂讲学,还捐出田亩百倾,供给济世堂不时义诊散药之用。
这济世堂是沈瑞继推广工匠学堂之后推广的医学院性质的学堂,各地都有设立。
一方面招收学徒,另一方面也让各中小医馆坐堂大夫来进修。
凡济世堂毕业生出去开药店医馆的,政府都有贴补。
衡王如此举动,徐文都忍不住写信问沈瑞,是否要上折夸上两句。
沈瑞则回信笑称,大书特书,好让衡王再多多造福百姓。
这一年山东往辽东收购畜禽直翻了一番,不仅东三府各社仓需耕牛、普遍养气家禽,更有一批是运往湖广的。
湖广的匪寇始终没能被彻底剿灭,农业渔业倒是在沈理的强力推动下有了极大进展,秋日里虽然不能恢复对外输出米粮,但已无需朝廷拨付多少赈济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