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六章 出征
��之下只好让一部分军山卫士卒拉车。

  似这般行程,能快么?

  “麻烦你回去跟徐达将军说一句,军山卫驮运着此战需用到的新式兵器,因此才拖累了行程,望将军多多体谅。

  朱振和颜悦色地说道。

  那名传令骑漠然地点了点头,抱拳一鞠,旋即拨马离开了。

  而此时,朱振身边有一位身穿着皂青便服的年轻文官,从怀中取出一本册子以及一支笔。

  只见此人用嘴里的唾液润了润笔尖,提笔在册子上写上貌恭而心不服几字。

  朱振眼角余光瞥见了这名文士的举动。

  张望了一下,一眼就看到了册子上的那几个字,心中忍不住苦笑起来。

  “眼睛够尖的啊。

  朱平安。”

  不错,这位穿着皂青便服的文士,便是朱振他岳丈,特地派来监察他的人,亦是这支部队的监军,朱平安。

  朱平安微微笑了笑。

  他当然听得出来朱振方才那句话中带着几分挖苦的口吻,闻言笑着说道:“伯爷恕罪啊,国公令下官详细记录伯爷您与徐达将军的……事,不分巨细,这要是搞砸了,下官进入御史台混吃等死的夙愿就破灭了。

  朱振一听有些奇怪,不解问道:“朱大人不已经是御史了么?”

  朱平安摇了摇头,解释道:“虽说一只脚已迈入御史监,但目前下官还只是候补官。

  因此……不敢疏忽啊。”

  “喔。”

  朱振了然地点了点头。

  这里所售的候补官,其实说白了,就是临时工的意思,因为朱元璋刚刚开始命令刘伯温搞这一套,其实现在的东吴已经有点自立为王的意思,很多部寺都有越矩的地方,只是战乱时节,没有人说什么。

  而宋天子对于朱元璋有没有什么实际上的约束能力罢了。

  朱元璋心存大志,早有称王称帝的想法,这御史台就是他称帝道路上的一把利刃,作为新设的御史台,其权柄非常大,具有监察百官的只能。

  更要命的是,御史台直接对朱元璋负责,这就杜绝了有人用权势去威胁他们,以至于如今,应天已有人逐渐将御史台摆在另外一个国公眼线,即锦衣卫的地位。

  而事实不止如此。

  事实上,御史监的权利比锦衣卫还要大,毕竟锦衣卫现在是毛镶坐镇,很多事情相对比较克制,而且很多事情都不会拿到明面上来,而御史台一旦发动,很多时候就是不死不休的局面。

  最为恐怖的是,其中的文官,虽然职务不高,但是性格倔强,颇有几分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样子。

  正因为权柄超然,因此,御史监在提拔御史人选时格外严格,除了才学与品德外,还要考虑其家门情况,只要有犯禁违法的亲戚,就会被剔除出去。

  总而言之,能当上御史的,无一不是那种家世清白、根正苗红的读书人。

  话说回来,正是因为审查筛选太过于严格,使得御史监目前明显人手不足,目前主要工作就是在朝中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