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古罗马帝国的高空引水建筑——加尔桥
  柚子小说 www.qzaxsh.com,最快更新中小学生最想知道的世界著名大桥最新章节!

  加尔桥小档案

  位置:法国、加尔省、那尔河。

  建桥时间:建设于公元前19至20年。

  主要数据:高49米,长269米。

  加尔桥位于法国南部加尔省,是一座三层的石头拱形桥。它是古罗马帝国时期修建的高空引水渡槽。加尔桥跨越那尔河,将水引至尼姆,再分至公共澡堂、喷泉和私人住宅。为古罗马公共卫生生活做出了重要贡献。198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加尔桥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不以交通便利为目的,确是当时最为实用的建筑

  在奥古斯都全盛时期,当时古尔南边的尼姆是在罗马的统治之下。奥古斯都在此建立了一个城镇,公元前19—20年,阿格里巴占有这个城镇及周边地区。当时,城内有许多天然泉水,但要保证城内居民的饮用水得到足量的供应,还必须从尼姆以北50千米外修建渠道,将泉水运送到目的地,加尔桥便是这一工程中很小的一部分。许多渠道是修在地下的,经过周密谨慎的计算和设计,使其有高低不平的段落。这就是运用一个简单的地势落差避免了安装、设置压力系统来作为排除水流动过程中的障碍和促进水流动的动力。位于地表的一段横渠需跨越加尔河,于是加尔桥被建造。它是这输水管道的一部分,当然,也是跨越加德河的通道,供敞篷双轮马车、行人通行。

  据史料记载,建筑加尔桥全部使用就地取材的石灰岩,最大块石厚50厘米长两米多,重约6吨。

  起初,加尔桥的建设主要是为了向古罗马大都会尼姆城提供清洁的饮用水。18世纪中期拓宽下层为高架桥,19世纪在拿破仑三世执政时期进行修复,是古罗马建筑艺术中的一件无价之宝,具有很高的艺术和使用价值,观赏性强,令人回味无穷。1985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

  独特构造,鬼斧神工

  加尔桥共三层。中、下层是支撑桥体和通行桥,最上层为封闭水渠,十分奇特而壮观。建筑该桥全部使用就地取材的石灰岩。在长达50千米的水渠建筑中,古罗马人除普遍利用拱形建桥以外,还娴熟地运用了连通管原理让水渠跨越山谷。这座历经了洪水、战乱和社会变迁的桥梁至今依然保存完好,1958年千年一遇的洪水水位曾达到渠桥的第二层,造成35人死亡,然而该桥却安然无恙,不能不令人惊叹古罗马建筑师们的鬼斧神工。

  加尔桥的设计在桥梁和水利工程史上很有特色。桥的底层桥墩完全建立在河床岩石上,为减轻洪水的侵蚀冲击,设计者特别在每个桥墩的上游方设计了一个三角形的分水墩结构,以减轻对桥的冲击,并且曾挖凿河床以利洪水从桥孔通过。令人惊奇的是底层6个拱门中,只有一个跨越了加尔河,而且每层的拱门都不是一样的。

  这一建筑杰作是法国的重点保护对象。因其建筑工程技术的典范作用及其非凡的历史见证作用,法国政府于1840年就将该桥列为“历史建筑”加以保护,并多次进行了修复。

  1985年7月“加尔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建筑水槽是罗马时代城市建设的特点之一。加尔桥的建成与使用有近500年时间,至今保存良好。它是罗马水道桥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充分体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