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对手
  当然,将这一责任完全怪罪于赵光义有些偏颇,因为任何历史上的任何事都不能脱离历史大环境,单独来谈。

  从唐朝的中后期,整个华夏大地军阀割据,谁的人多,谁的拳头大,谁说话就算。

  这两百年间,各地政权烧杀抢掠,民不聊生。

  宋朝建立之后,很快就统一了中原和南方,这个时期需要休养生息。

  怪只怪在赵光义太极端,为了维护赵宋政权,他想把所有的军事力量都控制在自己手里。

  为了防止武将擅权,给他们套上了层层枷锁。

  再加上朝廷文武相争,最后自废武功。

  不过,赵光义也不是没有受到惩罚,他的子孙为奴,为娼。

  在抢了哥哥一系的皇位一百多年后,最后子孙只差断绝,皇位又落到赵德昭和赵德昭弟弟赵德芳的后辈手里。

  既然现在自己成了赵德昭,那就可以改变这一切。

  在历史上,赵匡胤一系被赵光义杀的只剩下侄孙,连亲弟弟赵廷美也被他害死,现在当然不可能再发生。

  赵德昭这不是自大,而是自信。

  活了三世将近两百年,有着上千年的先知,有着完整的封建时代工业改革的章程,还有建立一个稳定政治制度的经验。

  在这样的基础上,赵光义算什么?

  当然,赵德昭也不是眼高手低的人,相反,他有着丰富的与人斗争的经验。

  他很清楚出,如今的他,跟赵光义完全不能比。

  赵光义一个人领了三分之一的禁军,头衔,职衔一大堆,可以说权倾朝野。

  而且他的功夫虽然稍逊赵匡胤,却也是军中强将,身手也不是现在才十四岁的赵德昭能比的。

  而赵德昭除了打不赢对方,身份上更是无法比。

  他去年开府,被不靠谱的赵匡胤只封了一个贵州防御使的虚职。

  而这个虚职,仅仅只是一个从五品……

  对这段历史很清楚的他知道,赵匡胤终其一生,都不能算是个皇帝,也没有皇帝的自觉性,就是一个军阀。

  被推上皇帝的宝座之后,战战兢兢,患得患失。

  当上皇帝之前,他勇冠三军,也是被一帮将领和结义兄弟忠心拥戴的。

  可是坐上皇帝的位置之后,他始终找不准自己的定位。

  从当皇帝一直到他被赵光义害死的十六年间,他可以说一事无成,所有的事情,都是历史潮流下的必然。

  就好比这次征略后蜀,也是有必然的历史原因,而这,也算是他唯一的历史功绩。

  除此之外的北汉,南唐等国后来被兼并,其实还是赵光义出力更多。

  他没有把自己当皇帝,只是把自己当军阀,所以对于继承人并不重视。

  只要军权在赵家人手里,他就安心。

  杯酒释兵权,他把将领的权力收回来后,大部分都到了赵光义的手里。

  赵德昭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