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代文里结婚[快穿] 第135节
r />
家具颜色跟老家的家具色泽很相似,只是更加精致也更加光鲜,但同样温馨。
参观房间的时候闻赫远说,“家里打电话来,说给我们做了六床新棉絮,还有两套被单被罩,他们想提前送来。”
母亲在电话里有些忐忑,主要是怕儿媳嫌农村的东西不好,万一背过来不肯要还生气怎么办?
上次见面儿媳说了些不中听的话,当时夫妻两劝儿子别在意,其实他们自己也入心了,不过是不想因为他们做父母的影响到儿子的婚姻。
不提亲家曾资助过儿子上学,就说白家的条件,比自家好太多了,他们帮不上儿子还给儿子拖后腿,能有个得力的岳家相护,儿子的日子能好不少。
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儿子的幸福,夫妻两也会以最大的胸怀包容儿媳。
“可以啊,听说新弹出来的棉絮睡起来最舒服,不过马上就要到夏天了,一时半会还用不上。”
话音里带了些许遗憾,闻赫远听了安下心,准备隔天给家里打个电话。
家里没有安装电话机,整个村里也只有几户条件格外好的人家有,平时通话用的是小卖部的电话,不管打还是接都得收费,因此没有特殊事情父母很少通过电话沟通。
第一百九十三章
六床棉絮想要从老家弄到省城并不容易, 闻父背三床,闻母身体不好带着小女儿闻玲,同行的还有闻赫远的表哥吴东林。
他们先是坐生产队的拖拉机到镇上, 再坐公交车到县城, 跟着又从县城换长途车到东山, 早上五点多钟就出发, 路上整整花了十来个小时, 到省城客运站已经是傍晚了。
闻玲长这么大从来没出过远门, 去过最近的地方不过是县城而已, 一路上吐了几次,而闻母身体本就不好, 下车时脸色刷白,走路也颤颤巍巍, 不扶着点什么能立刻摔倒。
吴东林把几个蛇皮袋从车顶卸下, 衣服上沾了不少灰,擦着汗跟姑妈姑丈道, “咱们现在去哪啊?直接去赫远单位找他还是怎的?”
闻赫远之前交代过父母,来之前务必提前跟他说,最好上车前在车站给他打个电话,这样他能算着时间到车站接他们。
但夫妻两太为儿子考虑, 生怕耽误儿子工作, 根本没提今天出发的事,更别提打电话了, 因此闻赫远是一点都不知情。
闻根民看了看天上的日头, 已经有了下山的趋势,憨厚的脸上蹙着眉犹豫道,“这会能找着赫远不, 我只有他单位的电话。”
之前听儿子说过,似乎五点还是六点的就下班了,而且儿子每次打电话回村用的都是什么公共电话,从来没在单位打过,这就让夫妻两对打电话这件事有了阴影,总觉得一旦打了就会对儿子工作产生什么不好的影响。
吴东林到底比姑妈姑丈有主见,坚持先打电话联系表弟再说,否则天都快黑了,总得找个落脚的地方吧,在城里吃饭住旅馆可贵呢。
于是四人在车站转悠起来,最后经人指路,到一个书报亭找到打电话的地方,一分钟三毛钱。
按着纸条上的数字拨通后,响了三四声就有人接了,闻根民高兴的喊了儿子的名字,但回应的却是年轻姑娘的声音。
对方问,“你好,请问是找闻监察官吗?”
参观房间的时候闻赫远说,“家里打电话来,说给我们做了六床新棉絮,还有两套被单被罩,他们想提前送来。”
母亲在电话里有些忐忑,主要是怕儿媳嫌农村的东西不好,万一背过来不肯要还生气怎么办?
上次见面儿媳说了些不中听的话,当时夫妻两劝儿子别在意,其实他们自己也入心了,不过是不想因为他们做父母的影响到儿子的婚姻。
不提亲家曾资助过儿子上学,就说白家的条件,比自家好太多了,他们帮不上儿子还给儿子拖后腿,能有个得力的岳家相护,儿子的日子能好不少。
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儿子的幸福,夫妻两也会以最大的胸怀包容儿媳。
“可以啊,听说新弹出来的棉絮睡起来最舒服,不过马上就要到夏天了,一时半会还用不上。”
话音里带了些许遗憾,闻赫远听了安下心,准备隔天给家里打个电话。
家里没有安装电话机,整个村里也只有几户条件格外好的人家有,平时通话用的是小卖部的电话,不管打还是接都得收费,因此没有特殊事情父母很少通过电话沟通。
第一百九十三章
六床棉絮想要从老家弄到省城并不容易, 闻父背三床,闻母身体不好带着小女儿闻玲,同行的还有闻赫远的表哥吴东林。
他们先是坐生产队的拖拉机到镇上, 再坐公交车到县城, 跟着又从县城换长途车到东山, 早上五点多钟就出发, 路上整整花了十来个小时, 到省城客运站已经是傍晚了。
闻玲长这么大从来没出过远门, 去过最近的地方不过是县城而已, 一路上吐了几次,而闻母身体本就不好, 下车时脸色刷白,走路也颤颤巍巍, 不扶着点什么能立刻摔倒。
吴东林把几个蛇皮袋从车顶卸下, 衣服上沾了不少灰,擦着汗跟姑妈姑丈道, “咱们现在去哪啊?直接去赫远单位找他还是怎的?”
闻赫远之前交代过父母,来之前务必提前跟他说,最好上车前在车站给他打个电话,这样他能算着时间到车站接他们。
但夫妻两太为儿子考虑, 生怕耽误儿子工作, 根本没提今天出发的事,更别提打电话了, 因此闻赫远是一点都不知情。
闻根民看了看天上的日头, 已经有了下山的趋势,憨厚的脸上蹙着眉犹豫道,“这会能找着赫远不, 我只有他单位的电话。”
之前听儿子说过,似乎五点还是六点的就下班了,而且儿子每次打电话回村用的都是什么公共电话,从来没在单位打过,这就让夫妻两对打电话这件事有了阴影,总觉得一旦打了就会对儿子工作产生什么不好的影响。
吴东林到底比姑妈姑丈有主见,坚持先打电话联系表弟再说,否则天都快黑了,总得找个落脚的地方吧,在城里吃饭住旅馆可贵呢。
于是四人在车站转悠起来,最后经人指路,到一个书报亭找到打电话的地方,一分钟三毛钱。
按着纸条上的数字拨通后,响了三四声就有人接了,闻根民高兴的喊了儿子的名字,但回应的却是年轻姑娘的声音。
对方问,“你好,请问是找闻监察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