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禾
��那他不知道要如何才能回到家里,指不定这辈子,真就做了一个小镇人家的采买了。

  他这样想,原本蹲在那里还是木然的,吴大叔看向他时,却也看到四少脸上霎时浮现的拒绝和焦急。吴大叔又看看柴禾,叹口气,“孩子又不是我家的孩子,老李,你要看上了我哪个儿子,我肯定亲自给你送上门去,”他咧开嘴,笑得很憨厚,“我还不信你?你说要带什么人,那就是要成材的,就是让我倒贴你柴禾,那也是你给我人情不是?”

  那人点点头,似乎觉得吴大叔虽然是个粗人,但客气话说起来,听着也很受用。吴大叔又瞧了瞧四少,面上带了为难,“可我不是人孩子的爹呀老李,我总得和人爹妈商量不是?”

  吴大叔又怕得罪那人,又补了句,“可没准,人爹妈就想孩子考秀才呢!”

  那采买听了,也觉得在理,抽了口水烟,语气带了遗憾,“可不?看着真是个读书的料。”

  四少松了口气,连带那采买要的柴禾,他收拾的也很麻利,生怕那人在这里再站一会,又生出什么事端。

  他手脚利索地帮吴大叔捆柴,叫吴大叔眼里也带了一点同情。都是有孩子的人,家里的娃娃要是让他送走了,八成早哭着喊着要爹娘,更何况一个有钱人家的小少爷呢?

  瞧着采买走远了,他俩蹲回那一小片空地上,又是沉默。

  大人同小孩子的沉默,总归要大人来打破。吴大叔清清嗓子,说到底,想到身旁蹲着的少年,其实生在信州城的有钱人家,他又有点紧张。

  可什么有钱的少爷,不还是住在他家屋棚里?吴大叔想了想,压低了嗓子,宽慰他,“你甭担心,你吴大婶托人给你家里送信了,估计过些日子你就能回家了。”

  回家?

  四少低头看了看脚里的泥土,他在吴家已经住了一段日子了,大太太若想他回去,早该派人来接。

  更何况,既然送他来这里,便没有接他回去的打算。

  可他却不能和吴大叔解释这些,只好抬了头,望向不远处走过来一个老太太,涩着嗓子喊起来,“卖柴禾,来一捆柴禾吧”。

  一直到傍晚,摊贩都散的差不多了,他们才打算动身回去。柴禾还剩下一些,但也不多了,刚好可以带回去用。吴大叔已蹲在那里算了半天的钱,一把的铜钱翻来覆去地算。这一摞要给家里买粮食,那一摞要还从前的债。

  这家的债算到那家,粮油的钱却不够了,他便只好咬咬牙,从某家的债里匀出一些,算作这个月的口粮。

  他算的不是钱,是一个农民的脸面,没有谁喜欢赊账,喜欢卑躬屈膝地求债主宽限,可是孩子要养,肚子要填,脸面就只能放到后头。

  四少便这样看着他算,也不催他,觉得无聊了,就去看天边的晚霞。因他也知道,那些沾了猪油、酱渍的铜板,是生计和指望。

  吴大叔终于算好了,大概在粮油和尊严之间,取了一个还不赖的中间值,黝黑粗糙的脸上,也带了喜气,他站起来,冲四少招手,“走啦!回家吃饭啦!”

  一个庄稼汉的喜悦,总是感染人心,四少走在他后头,也觉得脚力很轻快。他又看了看背后所剩不多的柴禾,觉得这轻快也是有道理的。

  辛苦和汗水换成口袋里的钱,虽然没多少,他却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