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一章:天赐公
��是天命君臣,正如鱼水一般,鱼离不得水,水离不得鱼,徐大人的荣辱,也是陛下的荣辱,既是如此,又何必要墨守成规?就算不能入阁,可是以贫道之见,徐大人如此福禄之人,自然不能同于常人,单单一个入阁,岂能显耀他的身份。”
这老家伙吹嘘起来头头是道,就差点把徐谦捧成了天上的文曲星下凡。
可是偏偏,嘉靖就吃这一套。
你若说他立了什么功劳,做了什么事,嘉靖或许还不会心动,因为嘉靖这个人的心理就是,你替我办事,那是你应该的,做好了那是本份,做不好那你是该死。因此,嘉靖才会有刻薄寡恩的评价,虽然对徐谦,嘉靖的心思不同,可这毕竟是他的姓格,人的姓格一旦形成,就很难更改。
可是你对他说,他嘉靖乃是真龙天子,比其他皇**要真,而徐某人却是上天降下来为了辅佐他这真龙的星宿,嘉靖反而觉得不一样。
“只是,当如何赏赐呢?”
方才新建新宫的话头已经完全被岔开,被一个更喜闻乐见的话题取代。
这个话题对这张天师来说,能够转移话题,而对徐谦来说,有好处不要那是傻子。
张天师信口道:“何不封公?”
嘉靖又是皱眉,这里的公并非公爵,而是三公的公,公爵乃是爵位,而这公也属于爵位,只不过大明朝的公可不是好拿的,首先,你想要拿到这个待遇,就得先死了再说,比如说徐谦的那位所谓‘先祖’,后来被追赠为文贞公,这个公就像是大明朝的王爵一样,是不给异姓活人的。
理由很简单,从前的时候,公的权利极高,和宰相等同,比如汉朝的三公,其地位相当的显著,几乎是整个朝廷的主宰者,这些‘公’们把持国器,呼风唤雨,甚至可以和天子对抗。
因此到了唐宋,所谓的公就成了虚名,而到了大明朝,公位就更加不舍得给了,理由无它,因为公是一品,朝廷为了防止有人把持朝政,所以在这方面尤其吝啬,大明朝是个十分奇怪的时代,很多时候,都秉持了下克上的传统,比如说各部设置给事中,给事中这样的小官,却给予他极大的权利,甚至可以推翻部议,封驳圣旨,再有地方上的所谓巡按,别看巡按屁都不是,可是人家要收拾一个知府,甚至是对抗布政使以至于是巡抚,都未必没有可能。
官越小,权越大,这就是大明朝的生态,还有那内阁大学士,内阁学士固然相当于宰辅,其实单单这个学士的品级非常低,只有正五品,想想看,一群正五品的官员几乎可以指挥的动正二品的尚书,这是何其让人尴尬的一幕,不过后来因为内阁学士太过重要,品级太低显得不太像话,因此往往内阁学士都会兼职,比如兼个太子太傅,那便是从一品,兼个尚书,那便是正二品,虽然他办的是正五品的事,可是因为有这个兼职,等于是变相的给他提升了品级。
自太祖以来,从未有人列封为公,就算是内阁首辅,往往就是个少傅或者是太子太傅而已,算是从一品,而正一品的公却是一个都没有,这样做,自然是有皇权压制臣子的缘故,另一方面,也已经成了旧制。
可是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假若是杨廷和要稳住徐谦,想象力或许还不足够丰富,可是对张天师这种满嘴跑火车的江湖骗子来说,还真是什么都敢说,反正他每天所讲的都是虚无缥缈的事,还真未必大明朝的体制有多深刻的理解,突发奇想之下,就想发明创造了。
由此可见,�
这老家伙吹嘘起来头头是道,就差点把徐谦捧成了天上的文曲星下凡。
可是偏偏,嘉靖就吃这一套。
你若说他立了什么功劳,做了什么事,嘉靖或许还不会心动,因为嘉靖这个人的心理就是,你替我办事,那是你应该的,做好了那是本份,做不好那你是该死。因此,嘉靖才会有刻薄寡恩的评价,虽然对徐谦,嘉靖的心思不同,可这毕竟是他的姓格,人的姓格一旦形成,就很难更改。
可是你对他说,他嘉靖乃是真龙天子,比其他皇**要真,而徐某人却是上天降下来为了辅佐他这真龙的星宿,嘉靖反而觉得不一样。
“只是,当如何赏赐呢?”
方才新建新宫的话头已经完全被岔开,被一个更喜闻乐见的话题取代。
这个话题对这张天师来说,能够转移话题,而对徐谦来说,有好处不要那是傻子。
张天师信口道:“何不封公?”
嘉靖又是皱眉,这里的公并非公爵,而是三公的公,公爵乃是爵位,而这公也属于爵位,只不过大明朝的公可不是好拿的,首先,你想要拿到这个待遇,就得先死了再说,比如说徐谦的那位所谓‘先祖’,后来被追赠为文贞公,这个公就像是大明朝的王爵一样,是不给异姓活人的。
理由很简单,从前的时候,公的权利极高,和宰相等同,比如汉朝的三公,其地位相当的显著,几乎是整个朝廷的主宰者,这些‘公’们把持国器,呼风唤雨,甚至可以和天子对抗。
因此到了唐宋,所谓的公就成了虚名,而到了大明朝,公位就更加不舍得给了,理由无它,因为公是一品,朝廷为了防止有人把持朝政,所以在这方面尤其吝啬,大明朝是个十分奇怪的时代,很多时候,都秉持了下克上的传统,比如说各部设置给事中,给事中这样的小官,却给予他极大的权利,甚至可以推翻部议,封驳圣旨,再有地方上的所谓巡按,别看巡按屁都不是,可是人家要收拾一个知府,甚至是对抗布政使以至于是巡抚,都未必没有可能。
官越小,权越大,这就是大明朝的生态,还有那内阁大学士,内阁学士固然相当于宰辅,其实单单这个学士的品级非常低,只有正五品,想想看,一群正五品的官员几乎可以指挥的动正二品的尚书,这是何其让人尴尬的一幕,不过后来因为内阁学士太过重要,品级太低显得不太像话,因此往往内阁学士都会兼职,比如兼个太子太傅,那便是从一品,兼个尚书,那便是正二品,虽然他办的是正五品的事,可是因为有这个兼职,等于是变相的给他提升了品级。
自太祖以来,从未有人列封为公,就算是内阁首辅,往往就是个少傅或者是太子太傅而已,算是从一品,而正一品的公却是一个都没有,这样做,自然是有皇权压制臣子的缘故,另一方面,也已经成了旧制。
可是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假若是杨廷和要稳住徐谦,想象力或许还不足够丰富,可是对张天师这种满嘴跑火车的江湖骗子来说,还真是什么都敢说,反正他每天所讲的都是虚无缥缈的事,还真未必大明朝的体制有多深刻的理解,突发奇想之下,就想发明创造了。
由此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