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赫煊百科资料
��“全球史观”由此广泛传播,并对后世的国际政治关系影响深远。

  1931年9月,周赫煊联合北大师生,研发出土制手榴弹方法,该套制造设备被命名为“七人背”。从1931年到1945年,整个抗战期间,“七人背”活跃于广大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造成日寇极大伤亡。10月,周赫煊开始大量发表国际国内时政评论,这些文章都被收入三乐堂文集,是研究二战前后历史的重要文献。

  1932年5月,周赫煊受邀参加国际非战会议,发起成立“国际反法x斯同盟”,随后在中国创立非攻杂志。至二战结束,该同盟已发展出正式会员20多万人。8月,周赫煊创立“认知语言学”,并以此为基础形成语言学中的“伦敦学派”、“巴黎学派”和“纽约学派”。同月,参与发现磺胺的医学价值,并在1939年荣获诺贝尔医学奖。9月,银河英雄传说在英国科学学派杂志连载,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科幻文学创作。

  1933年7月,黑土于非攻杂志连载,该书是一部波澜壮阔的东北史诗,展现了近现代东北半个多世纪的社会变迁,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1934年,中国爆发“白银危机”,周赫煊辗转英国和英国游说,极大帮助了国民政府进行货币改革。期间,在美国创立私人飞行俱乐部,为抗战培养了大量航空人员。

  1935年4月,投资修建我国第一座跨长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5月,与张恨水、成舍我联合创办立报。

  10月,周赫煊在伦敦遇刺,行凶者为日本留学生。一年后,周赫煊再度遇刺,日本政府欲除之而后快。

  1936年,周赫煊与王正廷率中国健儿征战柏林奥运会,取得6金3银2铜的好成绩,运动员多次打破世界纪录。同年7月,周赫煊迁居重庆,耗巨资赈济川中灾民。同年,周赫煊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抗战岁月——

  在国家危难之际,周赫煊挺身而出,先后出使美国、英国,帮助国民政府谈成“桐油借款”,让被封闭的滇缅公路提前开通。并一次性捐赠飞机近百驾,获授“醒狮勋刀”,并担任中国航空委员会副委员长。

  1936年至1937年,周赫煊大力兴建厂矿,为大后方提供诸多物资商品。其中,建于合川县的药厂,每年为军民供给大量药品,为抗战胜利贡献了巨大力量。

  1938年,周赫煊搜集整理大量资料,与拉贝共同编撰南京大屠杀。二战结束后,这些资料都呈交给东京国际法庭,作为审判日本战犯的重要证据。

  1939年,西南联大面临多方困境,周赫煊捐赠了大量物资,并发明科学养鸡法。此方法很快推广到全国,乃至世界,一直沿用至21世纪的中小型养鸡场。

  1941年,周赫煊亲赴敦煌,阻止张大千破坏壁画,为我国保存了大量壁画珍宝。

  1942年,小王子出版,全球畅销,成为世界销量第一的文学作品。

  1943年,周赫煊创作中篇小说人市,因反应河南灾民惨状、揭露国党黑暗统治而被软禁半年之久。在遭受软禁期间,周赫煊出版历史专著万历十五年,该书成为明史研究的经典之作。同年,周赫煊与李约瑟共同创办“中英科学合作馆”,促进了战时中国与世界学术界的联系,为中国学术界提供了大量资料文献和科学器材。

  香港时代——

  1945年,周赫煊购得香港山顶别墅,并于次年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