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4混不吝
�围如今已经略有苗头,想想以后还要在这里熬上几年,徐翀就暴躁的想打人。

  他冷哼几声,“老子这心里不痛快,他们谁也别想给我痛快了。明天重整旗鼓,我们先去把倭寇的老巢打下来。等办完这事儿,我好好给老路他们添些堵。一想到之后水师的景况我就头疼,我都不好受了,他们还想风光得意,呵呵,哪来那么好的事儿。”

  徐翀阴阳怪气的模样可着实不好看,再看他那气势,在不知情的人看来,这妥妥一个大反派。

  即便觉得这是自家三叔,应该维护一下他的形象,长安几人面上没说什么,但他们心里可都腹诽开了。

  三叔还不痛快?他还憋屈?

  兴许二叔还在河州任职时,三叔是有过憋屈和不痛快。但是自从二叔调任两江总督的调令一出,别说整个江南了,就是整个大齐,敢给自家三叔气受的还能有谁?

  二叔辖制江南,就连赵猛这样的水师提督,名义上也要受他管束。

  都说县官不如现管,赵猛又不傻,他不把三叔当祖宗供起来就算了,还给三叔找不自在,赵猛有那么傻么?

  所以说来说去,还是怪自己三叔矫情。

  人家都把你捧到脑袋上了,你想干么干么,俨然就是军营里的祖宗。就这你还说你不自在,还说被人找你不痛快,这可真难伺候啊。

  不过这些话心里想想也就算了,可不敢说出来。自家三叔又矫情又喜怒无常,整个家除了二叔能镇压他,别的谁的面子他都可能不卖。这三叔就是个混不吝,他们惹不起,躲得起。

  徐翀的话题告一段落,徐二郎又简单说了几句江南一地最近可能会有的动静。

  赵猛反叛不是一人之力,别的州府中也有官员参与。这些都是需要清理的蠹虫,但因为他们撤退的及时,徐二郎又无暇分身去彻查他们,所以之后工作的重点,应该就是将这些居心不良的人揪出来。

  再有,朝廷的人也该过来了。

  因此番闵州之乱涉及到两个正二品朝廷官员,允文帝不会坐视不理。那些对两江心存肖想之人,也会趁此机会发难。总得来说就是这次来的人不会少,且有敌有友,需要用心应付。

  徐二郎简单提了两句,就不再详述,反问长安三人的学业。他兴之所至,还考较了几人几句,长安三人也都是刻苦勤奋、天资卓绝之辈。他们肚里有墨水,回答起问题来也有章有法,条理清晰。

  即便最小的荣哥儿,在面对父亲的考较时,也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而他的智慧与学识与他此时的模样成正比,这让徐二郎非常欣慰。

  对比起徐二郎的欣慰满意,徐翀就有些百无聊赖了。

  二哥询问的问题他都能听懂,但该如何破题,别问他,问就是早先的学问都还给夫子了。

  徐翀没破题思路,听侄子们不紧不慢的给出惊艳的回复,心里就有些不得劲。

  众人都学识渊博,就衬得他跟个智障一样。这落差搁谁身上也受不住不是?

  而徐翀又最是个不会委屈自己的人,既然听不懂,何苦在这受罪。他干脆就站起身,径直往外走。

  “我就不陪你们唠叨了二哥,好不容易回家一趟,我陪陪佳玉跟我儿子去。明天就出发打倭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