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酒逢知己
  “兵部尚书刘珝大人谓曰此物工艺复杂,仿造耗费国库太多,不宜量产,这改进版本的弗朗机炮还是我家大人自己掏钱造的。”一名原来是神机营的士兵上前说道。

  “哦,刘珝”

  杨明怒了,他脾气虽好,但也不能好得没底线。当今皇帝都不能无视他,这家伙哪来的这股子傲气自己问的几个问题,这厮一个也没有回答,这士兵问的问题倒是让他陷入了沉思

  “来人,给我把这人给我脱光了让他跑三圈,再抽他一百鞭子”

  “是”

  两名贴身侍卫凶神恶煞上前拿人。

  直到官员的双臂被侍卫反扣住,他才终于意识到面前尚有一个强大的邪恶的存在,这个存在是绝对不能无视的。

  “慢着莫动手我姓林”官员慌神了,被炸得焦黑的脸上更显出狼狈之色。

  “管你姓什么,先脱干净再来跟我说话。”杨明强硬道。

  “我乃刑部主事林翰,大人何故虐朝廷官员”官员又惊又怒。

  杨明的脸色也变了“慢着”

  侍卫松开了官员。

  上下打量着这位官员,杨明神情一片震惊“林翰”

  一听到林翰,大明他熟知的历史人物不多,也就历代皇帝和几个牛气冲天的大人物,很不巧,比起那些大人物,林翰并不算太过出众,但是杨明却一下就能想起来,因为他想到了六尺巷的故事。

  著名的六尺巷想必大家都知道。据桐城县志记载,清代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吴家在宅基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两家大院的宅地都是祖上的产业,时间久远了,本来就是一笔糊涂账。想占便宜的人是不怕算糊涂账的,他们往往过分相信自己的铁算盘。

  两家的争执顿起,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不肯相让一丝一毫。由于牵涉到宰相大人,官府和旁人都不愿沾惹是非,纠纷越闹越大,张家人只好把这件事告诉张英。家人飞书京城,让张英打招呼“摆平”吴家。

  张英大人阅过来信,只是释然一笑,旁边的人面面相觑,莫名其妙。只见张大人挥起大笔,一首诗一挥而就。诗曰“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交给来人,命快速带回老家。家里人一见书信回来,喜不自禁,以为张英一定有一个强硬的办法,或者有一条锦囊妙计,但家人看到的是一首打油诗,败兴得很。

  后来一合计,确实也只有“让”这惟一的办法,房地产是很可贵的家产,但争之不来,不如让三尺看看。于是立即动员将垣墙拆让三尺,大家交口称赞张英和他家人的旷达态度。张英的行为正应了那句古话“宰相肚里能撑船。”

  宰相一家的忍让行为,感动得邻居一家人热泪盈眶,全家一致同意也把围墙向后退三尺。两家人的争端很快平息了,两家之间,空了一条巷子,有六尺宽,有张家的一半,也有吴家的一半,这条几十丈长的巷子虽短,留给人们的思索却很长。于是两家的院墙之间有一条宽六尺的巷子。六尺巷由此而来。

  值得一提的是,六尺巷故事之中大学士张英给家人写的这首诗并非原创,而是在诫子弟一书之中选取并改编的,原文是何事纷争一角墙,让他几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