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此谓躺枪
  大明的文官虽说颇重气节,那也得看对象,不是所有文官集团里的人都讲气节的,一些七八品的小官平素里以公正清廉示于百姓,但并不代表他们愿意主动招惹锦衣卫,邀名买直之辈其实最懂得看风色,顺风之时,他们哪怕撞破头也得摆出一副誓死不为瓦全的样子,忠贤之臣的形象令古往今来无数名臣羞惭掩面,然而逆风之时,他们比谁都识时务,比谁都跑得快,名声固然重要,脑袋更重要。

  如今的大明,节操这东西不过是一件道具,该用的时候它可以拿出来当口号,不能用的时候节操掉了一地也没人愿意捡。

  一路走来,杨明有点忧虑,大明的官场这般模样,自己这样的正人君子岂不是会被他们带坏

  只能出淤泥而不染了。

  很有意思的现象,从南到北一路走来,路程一千多里,各地风俗人情相差迥异,土壤气候迥异,可每个地方的官儿却大致相同,再深远一点,从地域到时间,上下两千余年的官儿大抵都是这个样子,对上和对下完全两副面孔。

  杨明越来越忧心,真不知京师内的官儿是怎样的德性。

  成化是个好皇帝,好皇帝下面不一定全是好官,两者之间并无太大的直接关系。大明江山如今正为后来的盛世奠定坚实的基石,成化和内阁三老们正为治理这个国家而殚心竭虑,可他们知不知道这个国家其实存在许多隐患

  不紧不慢走了一个月左右,杨明一行终于到了京师朝阳门外。

  朝阳门在元朝时称为齐化门,亦称“粮门”,顾名思义,自然是运粮入城的通道,盖因此门靠近京杭大运河,南方的漕粮由此而入京师。

  唐四亮出了锦衣卫牙牌,门口兵丁放行,杨明一行人的马车入城。

  坐在马车里,杨明长出一口气,终于到了,这里便是京师,大明王朝的皇都,它主宰着一朝国运,由这座城池里发出的每一道旨意,每一个命令,都决定着这个国家富强或贫弱,今日,一个名叫杨明的文弱书生正缓缓走进了整个大明的权力中枢所在。

  命唐四带着手下去客栈安顿郭玉璇和下人们,杨明则备好了告身文书和调令,打听到经历司的地址,独自一人朝锦衣卫经历司走去,经历司就相当于锦衣卫的档案室,人事部一类地方的所在。

  经历司主管人事,杨明必须先办好赴任手续。

  进了经历司,接待杨明的是一名小吏,见到文书上杨明的名字后,小吏不由抬头惊奇地瞧了他一眼,垂头再看文书,再抬头看他一眼。

  杨明忍不住问道“这位大人,你做颈部运动我不反对,事实上我很赞赏,生命在于运动嘛可你能不能把我的手续办完了再运动”

  小吏笑了“你就是杨镇抚真个久仰了”

  杨明拱了拱手,苦笑道“久仰倒不必,我只想请你稍微控制一下自己的表情,嘴里说久仰的时候,脸上用不着一副见了鬼的样子我虽不好意思夸自己玉树临风,人见人爱,至少也是五官端正,可圈可点”

  小吏笑道“杨镇抚却是风趣之人,听说您在宁波和何英何公公闹僵了”

  杨明一楞,事情过去那么久,小吏不提他还真给忘了。

  京师水深,一句简单的问话里面或许有机关。

  杨明不答反问,小心翼翼道“骂了何公公是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