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语出惊人
  杨明进来后,一撩袍子的下襟,朝桌上供着的孔圣人像恭敬行礼,这一番举动又让李文秉大人好感顿增。本来县衙里是不用摆上孔子像的,但是大明朝的读书人几乎都自诩为“天子治下,孔子门生”,对孔子是极其吹捧,李县令更是其中的狂热者,出于对孔老夫子的尊重,这才将他老人家其请到了签押房,当年此事颇受争议,李县令因为此事还受到了知府张大人的夸赞,给他的考核功绩加上了两分,给孔夫子行完礼,又朝向县令老爷拱手拜礼,朗声道“禀生杨明,见过青天大老爷。”

  李县令一听青天这二字,不由得眉头都笑弯了,为何因为地方官员做到最成功的地步,莫过于留下一个青天之名,由此可见杨明之八面玲珑,李县令赶紧呵呵笑道“快快请起,不必拘礼。”

  按说在这个年代,跪礼是区分上下尊卑,树立上级威严的必备礼节,特别是在县衙这等庄严的场合里,那更是一点也马虎不得的。杨明就是给县太爷行跪拜之礼也不是不无不可的,但是李县令这么客气的不接受他一个拱手礼,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他之所以不受沈默这一拜,关键在于杨明口中的“禀生”这两个字。禀生是什么不是说自己年纪小,请多关照之类的,而是表明一种身份参加过县试、府试、院试,而且被录取过关的的读书人,不论是黄发垂髫,还是白发苍苍,都叫秀才,其中成绩最好的就叫做禀生。

  在大明朝的士农工商之中,“士”是受到十分尊敬和优待的,属于治人阶层。虽然“禀生”在这个阶层算不得太高,但是绝对不会差到哪里去,其生活处境很可能连农民都不如,却不妨碍其高人一等的政治地位。

  这不难理解虽然人家现在潦倒,谁知道下一科会不会咸鱼翻生跃龙门所以大家都很默契的把握分寸,也好日后相见。正所谓抬举,就是今日你抬举我,明日我抬举你,久而久之,对有功名的读书人便形成一种规矩,除了正式场合之外,能免跪就免跪了。

  李县令也不再客套了,开门见山的道,“杨家小后生,老夫今日就托一声大,唤你一声贤侄如何”

  “小子惶恐”

  “不必客套,你的事情我已经听说了,可是贤侄,这罪魁祸首吴大用和山阴县贾县令关系匪浅,这件事情涉及到两县,本官也不好一言断之啊”李县令捋了捋胡须,面容有些为难的说道。

  杨明虽然对跪礼不屑一顾,但是真正要用的时候,立刻就升级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杨明“啪”的一声跪倒在地,使劲的掐了几把自己的大腿,好不容易才酝酿出了几滴眼泪,悲痛欲绝的道,“李大人,小子时运不济,命途多舛,未出生之时家母便离我而去,父亲大人数十年科考未成,家母去世之后便弃笔不考,一心培养小子,好不容易小子考中秀才,家父却又不幸逝世,小子不得不守孝三年,为寻生计于城隍庙写字谋生,奈何宵小之徒势利眼红,聘请山阴吴大用谋杀于我,小子九死一生,险些丧命,大人若是不会小子做主,小子不如一死了之,省得活着无趣”

  杨明这一番诉苦委实将李县令感动得热泪盈眶,杨明也不示弱,又狠狠的捏了自己几把,努力的是自己装得生动一些。李县令老眼迷离的扶起杨明,“贤侄切莫如此,老夫定然会与你主持公道,实不相瞒,老夫已经与贾县令达成共识,最终双方各退一步,由贤侄和吴大用比试三场,吴大用出题考校贤侄”

  “大人,不可,实在是大大的不可啊,小子血海深仇怎能用一场比赛而以决公道呢”杨明顿时就觉得自己亏大了,怎么听都觉得是自己吃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