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被门挤过的核桃,吃了能补脑?

  而凶手也显而易见了,那就是题目中提到的赌徒刘某。

  “不对啊。”肖阳见顾晨分析准确,却又故意刁难的问道:“万一是地上的羽毛,自己又飘到窗外的破损蜘蛛网上,那作案时间,岂不是又不能确定了?”

  肖阳的一番质疑,顿时又引起了不少人的赞同。

  推理最讲究逻辑性,虽然顾晨的想法有理可据,可万一出现肖阳说的这种情况,那作案时间的推理,也就不好判断了。

  “顾晨,你的推理不严谨。”站在一旁,一直默默关注的赵国志,此刻也发言说道。

  不过顾晨没有尴尬,反而是淡笑着说道:“这个因素可以排除掉。”

  “嗯?怎么说?”一旁的卢薇薇,好奇的像个认真听讲的小学僧。

  “因为它受到物体下落轨迹的因素影响。”脑海中的数据流快速翻涌,顾晨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分享出来:

  “题目中的羽毛在下落时,其体积、形状和密度,将影响它的运动轨迹。”

  “一般密度是表示物体单位体积质量的物理量,体积相同,密度不同,则质量不同;密度不同的物体在真空中同时落下,其运动轨迹一致。”

  “而密度、质量都相同时,实心与空心,丸状和片状,物体下落的轨迹不同,这主要与它受到空气阻力的大小和方向有关,所以,你所说的这种情况不会出现。”

  众人又是一阵惊叹。

  说道这里,肖阳已经非常满意了,自己用了许多误导性的线索,可顾晨都能成功避开。

  或许,这是顾晨在某些方面的天赋,但在刑侦组,这就是破案的重要技术了。

  刑侦组里要面对的各种案件,总会让人手忙脚乱,但是最让人头疼的就是作案时间了。

  尤其是面对各种狡猾的犯罪分子,他们往往具有很强的反侦察能力。

  肖阳在刑侦组这些年,参与破获的大小案件不计其数,要说线索搜集上,以及准确的判断推理,他认为顾晨的反应就很优秀。

  天赋异禀,或许就是指顾晨这种人吧?

  想到这些,肖阳不禁又联想到自己当初进入jing队时。

  同样是见习jing,同样是面对老鸟的考验,自己当时的题目难度,甚至还不如现在。

  而就推理时间上,眼前的顾晨,仅仅用了不到八分钟,就能将自己精心准备的题目给破解。

  而上一次的自己,用了将近一个钟头。

  差距…忽然之间就形成了。

  肖阳不明白,顾晨这种能力是怎么练成的?

  要说练就这种技术有多难?单从推理技术上来说,这跟在jing校锻炼根本不一样,理论和现实存在着巨大差距。

  当初肖阳自己就专攻刑侦学,在校期间,各科成绩也是名列前茅,自以为可以在jing队大展身手。

  可最后来到jing队见习,各种理论堆砌成的东西,顿时就变得一文不值了。

  再多的理论堆砌,也不如一名老刑jing的经验判断。

  而现在的jing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