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3 章
  自己才是小学文化,只会写老主席手把手教的采访稿,对于如何写剧本,更是两眼一抹黑!

  但即便如此,也没能让她打消了这个念头。

  事情还要从两年前说起,平城市总工会举办一次全市范围内的文艺汇演,每个节目都是从下面各个单位选上去的,他们国棉厂自然也往上送了两个节目,一个就是郭大姐的独唱《歌唱祖国》,另一个还是她的黄梅戏《天仙配》。

  原本赵珍珍想的是,即便不是都被选上,但被选上一个应该是很稳的事情了。

  然而让她没想到的是,两个节目都落选了。

  事后她不服气,还特意找了市工会的人打听,人家很实在的跟她说了,因为汇演时间有限,大多数单位的节目都没被选送上,国棉厂送上的这两个节目的确不错,但人家平城机械厂更胜一筹,也是送了两个节目,一个也是《歌唱祖国》,但人家那位女同志是学过唱腔的,比郭大姐要专业,另一个节目就是现代戏《踏马归来》,讲述的是在特殊的年代,革命党人和日伪特务斗智斗勇的故事。

  赵珍珍当时听了也没多服气,直到汇演开始了,她看着舞台上演员们绘声绘sè的演出,不知不觉就看入迷了。

  最后有一个女同志被陷害身亡的时候,她还留下了心痛的泪水。

  机械厂这个文明戏一时之间成了大热门,平城市很多大单位都邀请他们过去表演。

  不但如此,年底,机械厂的工会主席还被评为市级三八红旗手。

  从那时起,赵珍珍就决定也要排一出新戏了。

  她是不会写,但可以找人写。

  王文广和赵珍珍住的小洋楼是联排的,隔壁也住了一对年轻的夫妻,男的是平城大学的讲师,女的也是平城大学的讲师。

  当然了,仅凭这俩人的身份是不可能住到专家楼的,女方的父亲是平城大学的副校长吴启元,他同时还兼任学校数学系的主任。

  赵珍珍和邻居们的交往不多,第一是大部分女主人都比她的年龄要大,彼此共同语言就不太多,第二她工作忙孩子又多,光是做好这些时间都不太够用了。

  吴启元的女儿吴清芳年轻漂亮,是平城大学中文系很受欢迎的讲师,又写得一手好文章,经常在发表在平城各大报刊,也因为此,为人清高得很。

  虽然住得仅一墙之隔,赵珍珍早上推着自行车出门上班的时候,也经常会碰上吴清芳,但两人最多也就是打个招呼,甚至只是点头微微一笑就算是过去了。

  为了和这位吴老师攀上关系,赵珍珍特意让张妈去送了两次东西,一次是蒸好的粘豆包,一次是特别实在的大rou粽子。

  她有次无意听王文广说过,吴启元年龄大了,吃不了太甜太腻不好消化的东西,好几次在食堂把饭盒里的炸丸子送给他吃。

  那这粘豆包和rou粽子吴校长大约也吃不了多少,吴家没有女主人,吴启元的老婆早就去世了,那么,只能是便宜了吴家女儿和女婿两个年轻人。

  可惜的是,吴清芳吃了她亲手做的好东西,也没跟她有半分热络。没办法,赵珍珍只好亲自上门,她趁着王文广不在家的时候,带着建民建国去吴家请教功课,吴清芳倒是很耐心的跟孩子讲解题目,但除此之外,没有半句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