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六六章 这是不期而遇
>
  如此一来,一方面,侯赛因集群在情报上就有极大的优势——孙传庭的大军想要在这块土地上对敌人实行情报遮蔽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另一方面,这个优势也形成了双刃剑:李、张二人在乌、土两族聚居区倒是很少杀人,也基本不抢钱,不烧屋。但他们过境的时候,就如同蝗虫一般,把沿途所有的粮食给刮走了。

  而得益于‘强大’的全民情报系统,这样的消息很快就传入了撒马尔罕和杜尚别两个据点里——侯赛因想瞒都瞒不住。

  对于乌、土两族的战士们来说,异教徒入侵,在带头大哥奥斯曼的带领下进行圣战是没有问题的。可是自己留在家里的老小,也必须要保护。当两者发生冲突的时候,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家人还是被放到了圣战之前——这里是中亚,不是野外到处都有水果和野生动物的热带雨林,这里是自然环境恶劣的中亚啊。在刚刚秋收不久,下一季粮食还没有播种的时候被敌人搜刮走了所有的粮食,家人们若是得不到接济,岂不是全都要活活饿死?

  所以,从八月二十五日开始,乌土两族的领兵之人就一再要求侯赛因率兵出击,歼灭流动作战的李自成和张献忠支队。后来看到侯赛因实在不愿意放弃撒马尔罕这个重要的战略据点,便降低要求:你们奥斯曼人不管我们乌土兄弟的家人就算了,我们也不陪你们在这里枯坐了。我们的部队要单独开出去,自己去找李、张二人战斗。

  其实侯赛因知道,乌土两族的带头人赛义德和哈西姆并不是真的想独自带兵出去找李、张二人:对面可是武装到牙齿的,不低于十万人的精锐。而且现在情报汇聚过来后,侯赛因已经知道,对方带兵的可是李自成和张献忠——这两位纵横美洲多年的威名,便是奥斯曼的高级将领,也是早有耳闻的——如此名将,精锐战兵,哪里是乌土两族只简单装备了步枪和少量冲锋枪,并且没有接受过系统近代化军事训练的骑兵可以对抗的?

  赛义德和哈西姆,其实是以这种方式,逼迫侯赛因派出主力,帮助乌土两族战士,去剿灭李、张二人呢:你真的敢让我们自己去面对中国人的话,那我们乌兹别克人和土库曼人可就不管什么圣战不圣战,直接站到中国人那边去了哦——虽说中国人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里,‘人有先信教,然后不信教的自由。有先信这个宗教,又改信那个宗教的自由’这两条让人不爽。但,中国人毕竟没有说不准信教嘛。这到了民族生死存亡的时候,我们还是先顾现实,再顾信仰了。

  所以,一方面是内部逼迫,一方面是真的不敢冒险放敌人进入波斯。在痛苦的纠结后,侯赛因让集群参谋部给位于德里的总参发了一封很长的电报。

  电报的内容,除了阐明当前他面临的恶劣形势外,也汇报了他的下一步部署:一,请总参催促十个北上的印度师加快速度,直接到杜尚别驻守。二,原先在杜尚别的五个师,不管印度师何时赶到,都要立刻从杜尚别开出来,尽快赶到撒马尔罕。三,撒马尔罕这边驻守的十个师,将分出七个师,联合乌、土两族的五万骑兵,出城西进,寻找中国人的李张支队,争取战而胜之——如此,既能阻碍中国人进入波斯,也能安抚乌土两族。四、杜尚别的五个师开到撒马尔罕后,将与留下来的三个师共同坚守撒马尔罕。鉴于撒马尔罕已经形成完备的防御体系,而中国人的步兵主力又要翻越天山和吉萨尔阿莱山系,这进军速度很慢不说,便是后勤保障也很困难。所以如果真主保佑的话,本方的西进支队打败李张支队后,还能迅速的回援撒马尔罕。

  九月三日,德里的总参谋部回电:同意侯赛因司令官的安排,已经催促先前出发的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