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世人皆羡高位者
�价值严重不对等。

  魏良臣要是收下了,易让人觉得他贪财。虽然,他本质上是喜欢黄白之物的。

  钱这个东西,世上人有几个不喜欢的。

  无论前世今生,良臣都爱钱。

  可惜前世他没钱,今生,还是没钱。准确的说,现在的良臣,离成为小千岁还有很遥远的路要走。所以,钱对于现在的良臣,还是很重要的。

  但,良臣不想要许显纯的钱——几颗银豆子可比不上和五彪之一的交情。

  良臣很是苦恼,看许显纯的架势,是不容他拒绝的。可就这么收下人家的“厚报”,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

  只是,这事当如何办?

  许显纯“回报”了魏小哥的情份后,也叫了碗阳春面,此刻正闷头吃着,浑然没注意到边上的魏小哥正在纠结着手里的钱。

  思来想去,良臣决定还是先收下这笔钱,要是现在硬是要还给许显纯,怕这位反而不高兴。

  外面人来人往的,良臣不想上演一幕争相推钱的场景,寻思还是等路上寻个没人时,再还给许显纯,然后说上一番交心的话,在对方心目中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届时就算许显纯仍要给他,那便收下。

  许显纯不是婆妈之人,良臣自不能给他留下这印象。

  面摊上吃面的有不少和良臣同行的旅客,不过有几人到了静海后就下车走了,他们买的就是到静海的票。

  和后世一样,各地车马行出售的可不是单一终点站的票。沿途上下车的客人很多。

  张炳和潘家小郎是有身份的人,一个宫中当差,一个是秀才功名,自是不会和良臣他们一样,不是没有选择的话,他们不会在路边摊吃饭。

  二人去的是一家还算有档次的酒楼,在楼上靠窗的桌子坐着,点了几样小菜,有说有笑的吃着。

  客,肯定是潘学忠请,出来时,他爹可是给了他不少银子,要他好生结交张炳这位宫中监丞。

  席间,潘学忠无意说到了曾听人讲过的天津税使马堂的事,张炳忙打住他这话头,免得这少年郎不知好歹说些惹祸的事。

  静海县属天津三卫,张炳不确定这里是不是有马公公的耳目。在宫里时,他就听同僚说过,天津的地界上,马公公可是养着不少闲人充为耳目的,这些耳目和东厂那些番子一样,无孔不入。正是因为耳目众多,所以马公公在天津才能坐得稳,一有风吹草动,就能立即做出反应。

  得罪马公公是什么下场,张炳不敢想。

  司礼监那位祖宗不怕,辽东那位高公公不怕,锦衣卫的那位都督不怕,他这宝钞司的监丞却是怕的很。

  或许,这酒楼的伙计就有可能是马公公的耳目。

  张炳下意识的看了眼正给桌上上菜的酒楼伙计,没来由的有些羡慕天津这位马公公。

  这心态,正如他衣锦还乡时,梨树村那帮羡慕他的村民一般。

  世人皆羡高位者,谁知高位不胜寒,人外有人啊。

  却不知,自己几时也能如马公公这般风光?

  张炳暗自叹息一声。

  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