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勤俭持家
��乃木希典的命运就和前任差不多。

  不光是***顺要塞战事不顺,就连东满、南满一带的战斗,同样没有按照预想中的发展。

  尽管日军取得了上风,逼得俄国人不断后退,可日军同样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究竟是吃亏、还是占便宜,估计一时半会儿还很难界定。

  不同于原时空,最近几十年俄国人可是大战不断。哪怕是远东地区的俄军战斗力也有提升,最典型的就是整体军官素质,明显高了不只一筹。

  装备更好了,军官素质提高了,战斗经验更丰富了,战斗力自然也上去了。

  遇强则更强,那只是幻想。日本陆军虽然也在跟着学习,但还是没有俄国人效仿的那么彻底。

  尽管日军士气更高,可是俄军的士气也不低啊!并非俄军官兵喜欢打仗,更多的还是因为面子。

  输给日本人,这让傲气十足的俄国人,如何能够接受?

  即便是日军数量更多,可是先天上的心里优势,让俄军官兵觉得自己能行,根本就不怂。

  原时空日本能够获胜,很大程度上也是海军的贡献。海战的胜利,坚定了日军官兵获胜的决心,同时也动摇了俄国人的军心。

  现在才刚刚开始,尽管不少战场出现失利,但是俄军还没有到军心动摇的地步。

  吃亏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谁让日本政府“勤俭持家”呢?

  在军费不足的情况下,陆军发展跟不上时代,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尤其是传统“武士道”思想的影响,很多日军将领认为靠“勇武”就可以弥补装备上的不足,鄙视只会玩儿火力的军队。

  在这种背景下,有限的军费,大家首先想的是保障陆军的规模,而不是用来提升武器装备。

  现在吃了亏,意识到了火力的重要性,陆军也不好意思说出口啊!

  对于这一切,作为一名陆军出身的首相,桂太郎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陆军高层不好意思开口,也不仅仅只是为了面子。担心承认错误会受到海军嘲笑,只是一方面原因,更多的还是怕影响未来在帝国中的话语权。

  没有办法,这也是日本的特点之一,不允许犯错误。

  自从卫兵递过来一份战报后,明治天皇的脸色阴沉了下来。桂太郎知道又有坏消息传来了,急忙补救道:

  “陛下,息怒。我们这次面对的敌人是俄国人,前线部队进展缓慢也是可以理解的。

  为了加快部队的进度,我提议向英国人采购一批装备,增加部队的实力。

  比如说:坦克和装甲车就不错,在攻克阵地的时候,能够发挥很大的功效。

  虽然贵了一点儿,但我们只需要少量采购,应该花不了多少钱。”

  俄奥是同盟,日俄战争都已经爆发了,维也纳政府自然不会将军火卖给日本政府。

  在这种背景下,尽管英制陆军装备,无论是性能、还是价格,都没有市场竞争力,但日本政府还是没得选择。

  除了这两个国家外,其它国家的武器装备只有更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