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我上面有人

  影片以长津湖战役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志愿军连队在极度严酷环境下坚守阵地奋勇杀敌,为长津湖战役胜利作出重要贡献的感人故事。

  没错,云起影视对这部电影进行了参投,高云再度投资了抗美援朝的片子,也实在是没办法,现在特殊时期,大片基本都是上级任务指派的同类主旋律题材。

  但高云能投资这部片子和《金刚川》一样,不是看中总导演陈歌,而是看重了徐客和林超先。这两位之前拍过不少主旋律电影,票房和口碑都很不错。

  高云对这部电影预期不高,他长记性了,让云起在审核方面加大力度,如果再出现之前的问题直接干预修改,只求别重蹈覆辙,亏赚都无所谓。看看书也只是心血来潮……

  导演作为电影的创作者,需要有极其丰富的人生阅历,而导演的个人经历对其作品往往影响巨大。想要更深入的了解导演电影背后的故事,或者想要做一名导演,就需要先从了解那些知名的成功导演开始。

  闲着也是闲着,高云正巧刚才会儿功夫看到了陈非,便索性拿起他爹所写的《少年陈歌》,这本代文学史唯一收录的自传体散文,也是影视圈内流传甚广的书籍阅读了起来。

  有一说一,文字是真的强,文笔之优美、思考之深沉、情感之细腻,那股灵气跃然纸上。

  高云越看越觉得陈歌真是入错行当了。

  此时在电话中提起,恰巧间接性的、委婉地拍了陈大导演一个马屁,正拍到得意之处,谈话氛围骤然热络……

  “哈哈哈,拙作,拙作罢了。”

  陈歌想谦虚,但又压不住,转头夸赞:“比不上你,语文148分,清华北大要特招,我当初语文要是你这个成绩的话,早就进北大中文系了,哪里会去什么北电呢!”

  陈歌最初确实是想做个文人来着,而且对自身文字很自负,1977年恢复高考,他报了名,填的北大中文系,理由非常简单:我作文写得不错。

  结果,折了。

  后来跑去打听,人说你作文写的就不成,别的科目倒还行。

  就很尴尬……

  高云无声地笑:“语文成绩根本说明不了什么,我充其量只算是会考试罢了。您不一样,看这本书就知道了,越看我是越佩服,尤其这句话;‘人到十三岁,自以为对这个世界已相当重要,而世界才刚刚准备原谅你的幼稚’。”

  “简直力透纸背,又似信手拈来,四两拨千斤一样精妙绝伦。我敢说,您的纯文学能力应是国内排名前五的散文大家。”

  “哦?哈哈哈~被全国语文状元这么夸,你别说,我真有点飘飘然。我现在有一点什么感觉呢,有一点当初在戛纳电影节的领奖台,获得金棕榈奖的感觉。”

  “……”

  接下来的对话,陈歌半个字都没提自己儿子和学生会节目的事情,只是仿佛朋友叙旧聊天一样,东拉西扯,又讲了讲《长津湖》的剧情和进度。最后主动邀约,言明等拍摄告一段落,回首都一起吃饭喝酒再好好聊聊天,便挂了电话。

  知识分子就是这样的,矜持,端着,地位越高越严重。

  妈的,想求人他也不会明说,他跟你绕圈子,扯犊子,讲究一个看破不说破,只可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