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饥饿时节
/>
  食物,是永远困扰磐石寨的最大难题。无论生老病死,所有村民的尸体都不会被浪费。

  进屋前,他特意看了一眼放在门口的木碗。除了碗底一层薄薄的霜花,再也没有多余的东西。

  每天早晨,村民们都会把各家的容器放在门口。“十人首”和“百人首”们则按照人口,把相应份量的食物分发下来。即便是来自死亡村民的食物分配,也是一样。

  磐石寨规模不大,总共也就两百多人。寨子里地位最高的人是头领,其次是巫师。再往下,是两名相当于副头领的“百人首”。最后,就是分管各家的“十人首”。

  父母死后,天浩分到的食物也断断续续。有时,甚至好几天才会得到一小块腐烂的臭肉烂骨。尤其入冬以来,他根本没有得到过任何配发的吃食。

  如果父母健在,绝对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同样的事情也不会发生在天峰、天狂两位兄长身上。他们身强力壮,是狩猎队成员,属于寨子里必须优先确保食物供应量的那种人。

  “哼!”

  望了一眼空荡荡的木碗,天浩冷笑着摇摇头,走进屋子。

  木屋是北方蛮族的传统建筑模式。巨大的原木从中间锯开,分成厚达五公分左右的木板。地板与地面之间用冻土与岩石垫高,通常有四块墩基和六块墩基两种类型,在墩基之间用碎石和泥土填充,形成中空的矮墙,然后把木板铺在墩基上方,竖板与横板之间交错契合,构成圆形的屋子。屋顶覆盖着干茅草,或者是经过处理的树枝。这种建筑毫无美感可言,却很结实,可以挡住风雪。

  木屋底部墩基的数量多少,与房屋主人的身份对应。正常情况下,“百人首”才有资格建造六个墩基的木屋,头领和巫师可以达到八个。如果身份更加尊贵,墩基的数量还可以多一些。

  据说,大型部族的王,他们的居所墩基数量超过上百个。那样的建筑已经不能简单的用“木屋”来加以概括,应该称之为“宫殿”。

  在天浩的记忆里,这种建筑与南方热带的“吊脚竹楼”颇为类似。区别在于:那时候的吊脚楼是为了隔热凉爽,现在的石墩木屋却是为了保暖。

  九岁的妹妹天霜坐在火塘边捉虱子。

  这个时代的蛮族身体发育速度与天浩记忆中有很大区别。天霜现在的身高与文明时代成年人差不多。她的皮肤很黑,表面沾染着大量污垢,掩盖了真正肤色的那种黑。长时间得不到充足营养,面颊两边的颧骨高高隆起,微张的嘴唇里露出颜色暗黄的牙齿。

  磐石寨里从来不缺兽皮袍子这种东西。无论夏天还是冬天,这是村民们的标准化制式服装。最受欢迎的是巨角鹿皮,其次是凶狗的皮子。尤其是前者,它们吃素,只要不在发情季节招惹巨角鹿,猎人对付起来倒也不难。

  皮袍必须将有毛的一面反过来穿在里面才能保暖。天霜身上的这件鹿皮袍子很旧了,破破烂烂。她从死去的母亲那里学到了针线手艺,缝缝补补,用上了很多散碎皮子,尽管如此,却是在寒冷天气里确保不被活活冻死的倚仗。

  宽大的皮袍与天霜瘦弱的身体形成鲜明对比。隔着五米多远的距离,天浩可以透过皮袍空荡荡的领口,看见妹妹干瘪的**,以及一根根从皮肤下面凸起的肋骨。

  他以前从未见过这种黄豆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