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回 重义番官留御史无情国舅害忠良
一声,一哄而散,去领羊酒不提。
单言那张炳打发众人散了工之后,向马训道:“就请马爷行罢。”马训道:“怎好多扰。”张炳笑道:“马大爷又来了,见笑了,一杯水酒,不过聊表敬意,不要过谦,快请上马。”那马训那解其中之意,遂不言,代了令箭,整整衣冠,同张炳一同上马,奔关下而来。可怜马训只为贪威爱宝,这一来有分教:喉中绝了三分气,野外埋将六尺尸。
那马训、张炳二人上马,行了一刻,早到钟的寓所。二人下马入内,那钟等早早来迎,接进中堂。见礼已毕,茶罢三巡,分宾坐定,钟始终不肯小意奉承小人,把马训不放在眼内。转是张炳乖巧,言来语去,在两下里调和。不觉天晚,摆上席来,大众谦了一会,马训坐了首席,钟二席,那四个侍卫左右相陪。见那席面甚是齐整丰盛。
正是:山珍海味般般有,只少龙肝与凤心。
那张炳是和那三个侍卫串成一局的,有心要灌醉马训,以便行事,只有钟不知就里。他四个侍卫,你一杯,我一盏,把个旗牌吃得薰薰大醉。钟道:“只样人舍酒与他吃。”张炳道:“我有用他之处,你看看瞧。”钟爷在旁,只见他四人一齐动手,先拔下那支令箭,然后脱下他的盔帽衣服,张炳穿将起来,腰内插了令箭。说时迟,来时快,只见李见拔出腰刀,认定马训项下一刀,只听得一声响,一个血啉啉的人头滚下来了,身在东,头在西,血流满地。把个钟爷唬得战战兢兢道:“这这还了得?倘胡胡伸伸知知知道了,如如何是好?”李见道:“我不杀他,他就要杀我了,此处非我们存身之地,还不走,等待何时?”说罢,那李见不由分说,一把将钟爷抱上了马,叫一声:“走吓!”那些家人总是伺候现成的,一个个带了兵器,捎了干粉、行李等件,跨上马,一齐走了。
这正是:打破玉笼飞凤,遁开金锁走蛟龙。
那钟糊糊涂涂的跟着上马,跑了一夜,走了一百多里。到五更,少歇片时,吃了干粉,不敢停留,上马加鞭,走了一日,又走了一百多里。初更时分,到了南北交界的地方,乃是胡伸标下两个参将在那里把守,有二千兵马,十员将官,立营守关。这张炳妆做旗牌,拿着令箭叫关。关上首将见了令箭,随即开关,让他们走了。
正是:鳌鱼脱却金钩去,摆尾摇头再不来。
当日钟等出了关,又走了两日,恐防追赶,又走下二百多里。那日走得又饥又渴,又无宿店安身,只得趁着星光往前奔走。来到一个去处,四面高山,中间一条小路,路旁有座小小的古庙。众人道:“好了,我们且到里边安歇安歇。”一行人下了马,来敲门,内里有个老番僧问道:“是那一个,此刻还来敲门?”张炳道:“我们是出关打猎的,因迷了路,来借此坐坐的。”那番僧才掌了灯,开了门,放众人进来。大家上大殿,搬下行李,在两壁靠着坐下。只有钟爷一人坐立不安,又想家乡,又想朝廷,十分痛苦,那里睡得着。抬头一看,只见庙内大殿上,一个匾上写:“苏武祠”三个字,这钟爷见了,不觉心酸哭道:“昔日苏武身陷北方,十几年方才回南,可怜我钟今日也被奸贼所害,有家难奔,有国难投,不知可有回南之日了?”想到伤心处,不由的大放悲声,哭倒在地。
不防那庙内的老僧,在后听得分明,吃了一惊道:“原来是南边的逃官,不我去盘他一盘。”遂走出来,扶住钟,劝道:“老客官,不要哭,我且问你,你是那里人氏,因何到此?”钟爷是个老实人,并不隐瞒,从头至尾,说了一遍。那番僧道:“原来是南朝的钟御史。昔日封赠各国之时,舍侄称说御史的清德,不想今日得�
单言那张炳打发众人散了工之后,向马训道:“就请马爷行罢。”马训道:“怎好多扰。”张炳笑道:“马大爷又来了,见笑了,一杯水酒,不过聊表敬意,不要过谦,快请上马。”那马训那解其中之意,遂不言,代了令箭,整整衣冠,同张炳一同上马,奔关下而来。可怜马训只为贪威爱宝,这一来有分教:喉中绝了三分气,野外埋将六尺尸。
那马训、张炳二人上马,行了一刻,早到钟的寓所。二人下马入内,那钟等早早来迎,接进中堂。见礼已毕,茶罢三巡,分宾坐定,钟始终不肯小意奉承小人,把马训不放在眼内。转是张炳乖巧,言来语去,在两下里调和。不觉天晚,摆上席来,大众谦了一会,马训坐了首席,钟二席,那四个侍卫左右相陪。见那席面甚是齐整丰盛。
正是:山珍海味般般有,只少龙肝与凤心。
那张炳是和那三个侍卫串成一局的,有心要灌醉马训,以便行事,只有钟不知就里。他四个侍卫,你一杯,我一盏,把个旗牌吃得薰薰大醉。钟道:“只样人舍酒与他吃。”张炳道:“我有用他之处,你看看瞧。”钟爷在旁,只见他四人一齐动手,先拔下那支令箭,然后脱下他的盔帽衣服,张炳穿将起来,腰内插了令箭。说时迟,来时快,只见李见拔出腰刀,认定马训项下一刀,只听得一声响,一个血啉啉的人头滚下来了,身在东,头在西,血流满地。把个钟爷唬得战战兢兢道:“这这还了得?倘胡胡伸伸知知知道了,如如何是好?”李见道:“我不杀他,他就要杀我了,此处非我们存身之地,还不走,等待何时?”说罢,那李见不由分说,一把将钟爷抱上了马,叫一声:“走吓!”那些家人总是伺候现成的,一个个带了兵器,捎了干粉、行李等件,跨上马,一齐走了。
这正是:打破玉笼飞凤,遁开金锁走蛟龙。
那钟糊糊涂涂的跟着上马,跑了一夜,走了一百多里。到五更,少歇片时,吃了干粉,不敢停留,上马加鞭,走了一日,又走了一百多里。初更时分,到了南北交界的地方,乃是胡伸标下两个参将在那里把守,有二千兵马,十员将官,立营守关。这张炳妆做旗牌,拿着令箭叫关。关上首将见了令箭,随即开关,让他们走了。
正是:鳌鱼脱却金钩去,摆尾摇头再不来。
当日钟等出了关,又走了两日,恐防追赶,又走下二百多里。那日走得又饥又渴,又无宿店安身,只得趁着星光往前奔走。来到一个去处,四面高山,中间一条小路,路旁有座小小的古庙。众人道:“好了,我们且到里边安歇安歇。”一行人下了马,来敲门,内里有个老番僧问道:“是那一个,此刻还来敲门?”张炳道:“我们是出关打猎的,因迷了路,来借此坐坐的。”那番僧才掌了灯,开了门,放众人进来。大家上大殿,搬下行李,在两壁靠着坐下。只有钟爷一人坐立不安,又想家乡,又想朝廷,十分痛苦,那里睡得着。抬头一看,只见庙内大殿上,一个匾上写:“苏武祠”三个字,这钟爷见了,不觉心酸哭道:“昔日苏武身陷北方,十几年方才回南,可怜我钟今日也被奸贼所害,有家难奔,有国难投,不知可有回南之日了?”想到伤心处,不由的大放悲声,哭倒在地。
不防那庙内的老僧,在后听得分明,吃了一惊道:“原来是南边的逃官,不我去盘他一盘。”遂走出来,扶住钟,劝道:“老客官,不要哭,我且问你,你是那里人氏,因何到此?”钟爷是个老实人,并不隐瞒,从头至尾,说了一遍。那番僧道:“原来是南朝的钟御史。昔日封赠各国之时,舍侄称说御史的清德,不想今日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