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资本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
就非常清楚了,因为这样的理解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实际。假如不是这么理解,死搬生产力决定论,就会产生理论上的矛盾。1952年中国的生产力落后,为什么要搞公有制,仅仅从生产力的角度出发可能解释不清楚。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开始恢复经济,1952年开始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改造完成,实际上建立起了社会主义新的国家形态,然后通过社会主义建设,中国发展了。这个就是事实,我们的理论应该反映这个事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发展顺序本来就是先有新民主主义国家,再建立公有制,进入到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新民主主义是一种过渡形态,毛泽东早就在理论上说清楚了,这个形态是不稳定的,必然要过渡到社会主义,否则要倒退。1949年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要使新国家继续巩固下来,就必须有自己的经济基础,所以必须建立公有制。由于过去中国农业生产力落后,没有办法一下子国有化,所以,通过打土豪、分田地,搞了几年经济恢复,然后过渡到集体所有制。这个事实反映了什么?反映了我们是先有新的国家形态的建立,然后有社会主义公有制,包括国有和集体所有制,通过这两种公有制来发展生产力。这样一个发展过程,显然与过去我们理解的历史唯物主义一般原理不太一样。中国社会主义的建立和发展,始终是在共产党的领导和国家的主导下进行的,这是中国现实社会主义最重要的特点,与马克思理论上讲的社会主义确实存在重要区别。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和发展的历史过程表明,对于中国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不能简单照搬照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必须从理论上概括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规律性,这就需要有历史哲学理论的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不是简单照搬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结果,而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进行了伟大的实践创造。这个创造的起点,就是新的国家形态的形成和发展,因此在理论上,“国家”作为一个范畴就应该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中来。以前的各种理论体系,很多是在照葫芦画瓢,要么仿照苏联教科书,从所有制开始讲起,要么仿照《资本论》的逻辑,提出了各种不同的体系设想。实践表明,理论效果都不是很好。现有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著作和教材,都还没有达到“系统化的经济学说”的标准和水平,理论上都是块状的,缺乏一条红线,逻辑性也不是太明显。所以,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仍然任重而道远。
这里我提供一个新的构想,以国家为起点,以经济与政治的关系为主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首先是“导论”,主要阐述研究目的、研究对象、方法和方法论、逻辑思路、学科性质和定位等内容。第一章“国家与社会主义”,主要阐述社会主义的国家性、社会主义的国家和社会、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国家理论批判等。第二章“现代中国的政治与经济的关系”,主要阐述中国的政治制度与经济制度的关系。中国的经济制度与政治制度的关系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从政治挂帅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最高层次是国家治理现代化。这一章还包括传统经济学和政治学批判。第三章“国家与两种公有制”,主要阐述社会主义国家的原始积累与两种公有制形式的关系,两种公有制之间的关系,还有对传统所有制理论的批判。第四章“国家与国有企业”,中国的国有企业问题离开了国家是讲不清楚的,用西方经济学和马克思的公有制理论也是说不清楚的,所以,必须从新的国家理论出发来理解国家所有与国有企业问题。在理论上主要从国家出发阐述国有企业的性质、国有企业的经济和政治职能、国有企业的内在矛盾、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和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和发展的历史过程表明,对于中国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不能简单照搬照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必须从理论上概括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规律性,这就需要有历史哲学理论的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不是简单照搬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结果,而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进行了伟大的实践创造。这个创造的起点,就是新的国家形态的形成和发展,因此在理论上,“国家”作为一个范畴就应该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中来。以前的各种理论体系,很多是在照葫芦画瓢,要么仿照苏联教科书,从所有制开始讲起,要么仿照《资本论》的逻辑,提出了各种不同的体系设想。实践表明,理论效果都不是很好。现有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著作和教材,都还没有达到“系统化的经济学说”的标准和水平,理论上都是块状的,缺乏一条红线,逻辑性也不是太明显。所以,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仍然任重而道远。
这里我提供一个新的构想,以国家为起点,以经济与政治的关系为主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首先是“导论”,主要阐述研究目的、研究对象、方法和方法论、逻辑思路、学科性质和定位等内容。第一章“国家与社会主义”,主要阐述社会主义的国家性、社会主义的国家和社会、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国家理论批判等。第二章“现代中国的政治与经济的关系”,主要阐述中国的政治制度与经济制度的关系。中国的经济制度与政治制度的关系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从政治挂帅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最高层次是国家治理现代化。这一章还包括传统经济学和政治学批判。第三章“国家与两种公有制”,主要阐述社会主义国家的原始积累与两种公有制形式的关系,两种公有制之间的关系,还有对传统所有制理论的批判。第四章“国家与国有企业”,中国的国有企业问题离开了国家是讲不清楚的,用西方经济学和马克思的公有制理论也是说不清楚的,所以,必须从新的国家理论出发来理解国家所有与国有企业问题。在理论上主要从国家出发阐述国有企业的性质、国有企业的经济和政治职能、国有企业的内在矛盾、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和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