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资本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
��了劳动创造价值的观点,否定了货币就是财富的观点,提出了自由贸易的政策主张等,这同样是跟当时的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有关,它的目的也是很清楚的,就是论证产业资本主义的合理性并且为它出谋划策。我们再看德国的历史学派。德国为什么会有李斯特经济学?当时德国落后于英国和法国,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如果采用英国和法国的自由贸易理论和政策,德国将始终处于不利地位。所以,为了适应德国赶超英国和法国的需要,李斯特批评英国和法国的经济学理论,提出了新的生产力理论和国家经济学,并且明确提出了保护关税的政策主张。之后,马克思创立了新的政治经济学。那么马克思的目的是什么?就是为了工人阶级解放、为了全人类解放,这是马克思伟大的地方,他不掩饰自己。我们要知道,马克思的理论是科学的,这绝不意味着没有意识形态性,这两个方面是不矛盾的。社会科学本来就具有二重性,一方面要探讨规律,具有科学性,另一方面事实上就是意识形态。不要去抱着一个空想,认为经济学可以像自然科学一样,彻底没有意识形态性,就像现在很多学西方经济学的人所主张的那样,在我看来这是误入歧途,总把自己打扮成自然科学家一样的人,这是自欺欺人。社会科学是自然科学吗?不是。马克思很伟大,他像孩子一样天真、单纯,他一方面把经济学或政治经济学理解为一门科学,同时公开承认政治经济学的阶级属性和意识形态性。
19世纪70年代产生了所谓经济学的“边际革命”,19世纪90年代产生了马歇尔的新古典经济学。那么,它们的目的又是什么呢?为什么出现了效用价值理论?为什么出现了一般均衡理论?其实它们都有很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取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因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像孙猴子一样“大闹天宫”,弄得天下不得安宁,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以后整个西方工人运动蓬勃发展,这对于资产阶级及其统治来说是非常危险的,所以必须取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怎么取代?就是要彻底抛弃劳动价值理论,用效用价值理论取而代之,所以产生了“边际革命”和马歇尔的新古典经济学。
从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发展来看,从马克思那个时代再到列宁时代、斯大林时代,每个时代的理论都是随着时间条件的变化而发展的。实践中产生了新的问题,要解决新的问题,要确立新的理论目标和目的,要解决新的现实问题,理论必须发展。这也是社会科学发展的一个规律,就是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随着现实任务的转换,理论研究的目的也会发生变动,这样理论本身也就发展变化了。认识到这一点是很重要的,一定的理论形态总是直接由一定的研究目的决定的。
今天我们考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建构问题时,我们首先要弄明白:我们的目的何在呢?我们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当然,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社会的问题,而不是我们个人的问题,这就需要构建社会意识形态。社会意识形态和个人意识是有重大差别的,很多人一直在个人意识里打转转,没有上升到社会意识的层面。社会意识才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个人意识并不一定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个人意识还要受到个人心理的影响。我们要从社会的层面出发,要了解、思考这个社会现在要让我们干什么,而不是我们想干什么就去干什么,所以,了解时代的需要、社会实践的需要非常重要。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中明确说,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这是什么意思呢?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是《资本论》这部著作的最终目的。那么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又是为了什么呢?也就是说马克思本人以及他的整个理论的最终目的又是什么呢?在这个序言中马�
19世纪70年代产生了所谓经济学的“边际革命”,19世纪90年代产生了马歇尔的新古典经济学。那么,它们的目的又是什么呢?为什么出现了效用价值理论?为什么出现了一般均衡理论?其实它们都有很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取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因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像孙猴子一样“大闹天宫”,弄得天下不得安宁,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以后整个西方工人运动蓬勃发展,这对于资产阶级及其统治来说是非常危险的,所以必须取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怎么取代?就是要彻底抛弃劳动价值理论,用效用价值理论取而代之,所以产生了“边际革命”和马歇尔的新古典经济学。
从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发展来看,从马克思那个时代再到列宁时代、斯大林时代,每个时代的理论都是随着时间条件的变化而发展的。实践中产生了新的问题,要解决新的问题,要确立新的理论目标和目的,要解决新的现实问题,理论必须发展。这也是社会科学发展的一个规律,就是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随着现实任务的转换,理论研究的目的也会发生变动,这样理论本身也就发展变化了。认识到这一点是很重要的,一定的理论形态总是直接由一定的研究目的决定的。
今天我们考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建构问题时,我们首先要弄明白:我们的目的何在呢?我们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当然,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社会的问题,而不是我们个人的问题,这就需要构建社会意识形态。社会意识形态和个人意识是有重大差别的,很多人一直在个人意识里打转转,没有上升到社会意识的层面。社会意识才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个人意识并不一定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个人意识还要受到个人心理的影响。我们要从社会的层面出发,要了解、思考这个社会现在要让我们干什么,而不是我们想干什么就去干什么,所以,了解时代的需要、社会实践的需要非常重要。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中明确说,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这是什么意思呢?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是《资本论》这部著作的最终目的。那么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又是为了什么呢?也就是说马克思本人以及他的整个理论的最终目的又是什么呢?在这个序言中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