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第五节 走过来
  清江省地处中原腹地,其本身在中原地区所具有的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地位,是毋庸置疑的,而当国内的四大军区之一的中原军区,也把其军区总部落户在了清江省的省会江中市,更是足以说明清江省在中原地区的战略意义。

  而老李的家,从中原军区成立的那一天起,就一直和其总部隔着一条街的在做邻居不说,更有点说法的是,中原军区的总部大院现在的所在地的前身,是老李家的东宅,且在文革的时候,军区还把老李现在住的这个院子,也临时征用过了十多年的时间。

  老李清楚的记得,他家的东宅是在八四年的时候,由老李的爷爷和军区的负责人,正式地办理了一份迟来三十多年的捐赠手续。而军区也根据这一事实,给李家支付了一笔使用三十八年的租金。

  邻居,再加上三十八年的房花东和住户之间的关系,在老李被军区小学指名调进来以后,这本来就和谐的邻里关系,不知不觉间就走的更近了一步。

  清雨和小彤在军区小学读书的时候,她们的父辈刚好是军区大院里,开始成长的团职或营职的新生代,而如她们的爷爷那辈的老人,作为共和国开国元勋一代的他们,正好都走在了共和国最高领导人的序列里。

  于是,在清雨上小学一年级,小彤上三年级的时候,在老李家大院里玩耍着的一群小孩子们,在因为一件小事儿的争吵后,渐渐地在他们这一群的小孩子中,划出来了几个小小的圈子。

  很让人意外,这或许只是小孩子们一时的意气里,在年少懵懂之中所无意地划出来的小小圈子,却一直就这样印痕清晰的保留下来,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这些懵懂少年们已经长大成人了,这些在各自小小圈子的每一个人,不仅是和另外圈子里人少有的相互走动,甚至有些已经达到了老死不相往来的地步。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古人们在看透了世情里的纷纷扰扰后,所归纳总结出来的东西,的确有他一针见血的见地的。

  一拨又一拨的孩子来了又走了,这些孩子中或大或小的一个个清晰或是模糊的圈子,就在老李家院子里一拨接一拨的形成了。

  来来去去中,老李没有去想过这些圈子为什么要出现,所以老李也没有去想过是不是去调和一下的,让这些小圈儿能稍事的融和一些。

  不要说年纪大的人,就一定能看懂孩子们的世界里所发生的一切,世间人情,既是简单又复杂的穷其一生也无法堪透,与其假借他人之手来点播看清,不如让当事其中的人,自己来发现体味。

  长大的概念不是身高体重的增加,是不是能懂得了生活的简单与纷扰,也许才可以说,你不是一个孩子了。

  小彤和菲儿,迎着从后院出来的一群小家伙走了过去,其中的一个,那一身滑旱冰的护具还没有换下来的小丫头,指着小家伙们中的一个低头缩首的胖胖的小家伙,在横眉立目的申斥着什么。

  当所有远处的如老李他们这些人,都微笑着看着这些闹了小矛盾的小家伙们的时候,小家伙们中一个比低头缩首那个小胖子,更是胖了一圈也高了半个头的大一点的小胖子,从一群的小家伙们中间忽地冲出来,一把推开了那个在清雨面前申斥的小女孩,埋头就走。

  在清雨身边的菲儿尽力躲着埋头撞来的小家伙,可是仓促的躲闪之间,她那怀孕了重了许多的身子,一下就没有完全地闪开。呀!一声惊叫的,连自己重心不稳带被小家伙挤到了半边身子的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