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集 寻宝记 第七章 地下宫殿
[ 欢迎光临 新第三书包网,www.shubaol.com ]
李如冰拉着刘瑶的手,弯腰钻进了石门。前面是一片伸手不见五指的漆黑,正当李如冰准备打开随身携带的手电筒时,刘瑶突然尖叫了一声,李如冰随即感到自己的脚下似乎有什么东西在爬行,一惊之下,以为是蜘蛛、蝎子或者蜈蚣之类的毒虫企图袭击自己,飞起一脚将它踢到了一边,只听落地后发出了砰然一声,显然并不是什么活物。
也就在这时,他们的眼前突然亮起了一盏灯光。
随即,就像传递了某个信号一样,灯光一盏接一盏地亮了起来,很快,这个神秘的地下王国就灯火通明,完全呈现在了来访者的面前。
这是一个掏空山腹后形成的巨大空间,分为上下好几层。光亮是从墙壁上发出的,那是一种飞燕式的古老灯盏,灯盏很新,看起来是第一次点燃,而且是自燃,不知道遵循怎样的工作原理。灯盏的灯芯是羊毛搓成的捻子,油脂颜色洁白,呈凝固状,燃烧时发出一股奇特的腥味,似乎是用海鱼或者鲸的脂肪提炼而成的。为了保密,李如冰回身又关上了门,这时候,洞中的灯光又依次熄灭了,就像现代的感应灯一样。
李刘二人手执手电筒,仔细查看这个神秘的地宫,这里的一切对他们来说都是闻所未闻。
每走一步,就有水银球在脚下滚来滚去,这就是李如冰刚才踢到的东西。水银有液体的形态,又不会蒸发,所以历代皇帝的陵寝总是用它来布置成江河湖海的形状,似乎墓主人还在统治着这个世界。
不过,这里的东西虽然每一件都与皇家有关,可并不是皇帝的陵墓,李如冰和刘瑶也没有见到任何棺木或与亡灵有关的物品,当然更不会有东岳大帝治下的小鬼跳出来滋事了。
地宫分为好几层,最上面一层堆满了小山一样的竹简。李如冰走上前去,想拿起一卷来看一下,他的手刚碰到竹简,就听“哗啦”一声,竹简散了架子,落了一地。原来,因为年代久远,将竹片穿在一起的绳子已经彻底腐烂了。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山洞的穿凿时间不晚于东汉,也就是在蔡伦发明造纸术之前。李如冰和刘瑶读了几片竹简,里面的文字古朴奇妙,像蝌蚪和鱼虫一样,与现代汉字差别甚大,他们一个字也认不出来。唯一可以判定的是,这是一个古老的文献库,其年代之久远,种类之丰富,保存之完好,几乎等同于第二个莫高窟藏经洞。从中拿出任何一部藏书,都可能改写中国历史。
李刘二人没有停留多久,就下到了第二层。这里彷佛是一个大型的音乐厅,一排排木架子上,挂满了青铜铸造的编钟,大的可比寺庙的大钟,小的如同婴儿玩耍的拨浪鼓。两人大致数了一下,发现这里的编钟少说也有三百件,每个编钟上面还刻有错金的铭文,看不懂什么思思,不过无外乎是关于音律和节拍的符号。刘瑶拿起一个磬儿,在木架下边走边敲,编钟发出了或清越或低沉的声音,虽然不成调子,可是听起来却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悦耳。
“真奇怪,这么重的大家伙,古人是怎么把它弄进来的?”
李如冰百思不得其解。
下面一层更有看头了,对李如冰来说尤其如此,因为这是一个兵器陈列室。一个个石头基座上,插满了用青铜和锻铁打造的戈、戟、矛、剑、盾牌和弓弩;一排排先秦战车前,仿真马�
李如冰拉着刘瑶的手,弯腰钻进了石门。前面是一片伸手不见五指的漆黑,正当李如冰准备打开随身携带的手电筒时,刘瑶突然尖叫了一声,李如冰随即感到自己的脚下似乎有什么东西在爬行,一惊之下,以为是蜘蛛、蝎子或者蜈蚣之类的毒虫企图袭击自己,飞起一脚将它踢到了一边,只听落地后发出了砰然一声,显然并不是什么活物。
也就在这时,他们的眼前突然亮起了一盏灯光。
随即,就像传递了某个信号一样,灯光一盏接一盏地亮了起来,很快,这个神秘的地下王国就灯火通明,完全呈现在了来访者的面前。
这是一个掏空山腹后形成的巨大空间,分为上下好几层。光亮是从墙壁上发出的,那是一种飞燕式的古老灯盏,灯盏很新,看起来是第一次点燃,而且是自燃,不知道遵循怎样的工作原理。灯盏的灯芯是羊毛搓成的捻子,油脂颜色洁白,呈凝固状,燃烧时发出一股奇特的腥味,似乎是用海鱼或者鲸的脂肪提炼而成的。为了保密,李如冰回身又关上了门,这时候,洞中的灯光又依次熄灭了,就像现代的感应灯一样。
李刘二人手执手电筒,仔细查看这个神秘的地宫,这里的一切对他们来说都是闻所未闻。
每走一步,就有水银球在脚下滚来滚去,这就是李如冰刚才踢到的东西。水银有液体的形态,又不会蒸发,所以历代皇帝的陵寝总是用它来布置成江河湖海的形状,似乎墓主人还在统治着这个世界。
不过,这里的东西虽然每一件都与皇家有关,可并不是皇帝的陵墓,李如冰和刘瑶也没有见到任何棺木或与亡灵有关的物品,当然更不会有东岳大帝治下的小鬼跳出来滋事了。
地宫分为好几层,最上面一层堆满了小山一样的竹简。李如冰走上前去,想拿起一卷来看一下,他的手刚碰到竹简,就听“哗啦”一声,竹简散了架子,落了一地。原来,因为年代久远,将竹片穿在一起的绳子已经彻底腐烂了。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山洞的穿凿时间不晚于东汉,也就是在蔡伦发明造纸术之前。李如冰和刘瑶读了几片竹简,里面的文字古朴奇妙,像蝌蚪和鱼虫一样,与现代汉字差别甚大,他们一个字也认不出来。唯一可以判定的是,这是一个古老的文献库,其年代之久远,种类之丰富,保存之完好,几乎等同于第二个莫高窟藏经洞。从中拿出任何一部藏书,都可能改写中国历史。
李刘二人没有停留多久,就下到了第二层。这里彷佛是一个大型的音乐厅,一排排木架子上,挂满了青铜铸造的编钟,大的可比寺庙的大钟,小的如同婴儿玩耍的拨浪鼓。两人大致数了一下,发现这里的编钟少说也有三百件,每个编钟上面还刻有错金的铭文,看不懂什么思思,不过无外乎是关于音律和节拍的符号。刘瑶拿起一个磬儿,在木架下边走边敲,编钟发出了或清越或低沉的声音,虽然不成调子,可是听起来却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悦耳。
“真奇怪,这么重的大家伙,古人是怎么把它弄进来的?”
李如冰百思不得其解。
下面一层更有看头了,对李如冰来说尤其如此,因为这是一个兵器陈列室。一个个石头基座上,插满了用青铜和锻铁打造的戈、戟、矛、剑、盾牌和弓弩;一排排先秦战车前,仿真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