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计划
��在雷远可以断定,这个脆弱的顶峰,一定是被曹氏不断投入的巨大力量逐次压倒的。
更重要的是,洪水虽不能决定胜负,但洪水的影响却深深地改变了之后的战局。
在洪水逐渐退去的过程中,荆襄周边一度连绵水域被高地分割,水面愈来愈浅,所以水军难以发挥作用;而持续存在的大片泥泞和水泊,又限制了大军的机动,使得两军对战时兵力较弱的一方,难以大范围地进退周旋,避实击虚。
最终,关羽的荆州军受益于水,也受困于水。当江东背盟的时候,关羽面对曹军已经捉襟见肘,没有任何办法来应付。
雷远相信,自己的推测一定很接近那一段历史的真实。
因为此时他面对的,也正是这样的情况。
曹军汹涌而来,兵力铺天盖地,难以计数。魏王亲自领兵,曹氏政权赖以威震中原河北的诸多宿将几乎尽数随行。
如果坐视其各部就位,则曹军在襄樊周边,将拥有左将军于禁、右将军张郃、后将军朱灵这三名曹军的中坚宿将;而襄樊以东有曹休,以西有曹真;正北面更有魏王带着曹彰、许褚等无数猛将择人而噬。
关羽不可能在控制襄阳局面的同时对抗这样的庞大力量。哪怕他是万人敌,也做不到。所以按照计划,负责阻击曹军、掩护并支持襄樊战事的,应该是雷远的交州军。
交州军的行动一点也不顺利。因为水势的影响,雷远未能及时集中兵力。数日前交州军中屈指可数的重将贺松战死,所部完全被歼灭。
贺松的战死,证明了曹军的力量,也证明了他们的决心。由此雷远认识到了大水的作用有限,也认识到了,交州军如果要阻截曹军主力,必定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如果承担这个任务的是关羽、张飞或者赵云,他们一定会毫不犹豫。因为他们都是真正的忠臣,他们永无动摇地支持着汉中王,并且愿意为汉中王的事业付出一切。
但雷远犹豫了。
随着贺松的战死,当年庐江雷氏倚之横行淮南的有力军将几乎凋零殆尽。这不仅给雷远带来不小的触动,也震动了交州的武人们。
毕竟世异时移了,交州将士们已非当年穷途末路、毫不惜命的淮南匪寇。如今他们不仅是武人,也是在汉中王麾下获得巨大利益的人,是政权中的核心阶层。他们愿意追随雷远攫取胜利,但却不会愿意虚掷性命于某一场消耗战。
有雷远亲自在阵前身先士卒的时候,因为受他的激励、或者军法的威压,将士们仍然能够坚持作战。可终究人心不是铁石,他们迟早会恐惧、会动摇,而一旦恐惧和动摇,战斗就会更加艰难。
这就代表了,雷远必定要将过去数年来积攒的家底完完整整地投入到某一处血肉磨盘中去,拿所有人的性命不间断地投入,才能为大战的胜利争取到机会。
最终雷远接纳了邓范的建议,临时改变了计划。
雷远并不害怕承担损失,但希望己方的损失应该能唤来更大的胜利。
他觉得,直面曹军主力的重任,还是应该交由关羽来承担。交州军腾出手来,便可以承担另外一些同样艰难,却意义更重大的任务。
这个改变过于突兀了,以至于雷远没敢派马忠去通报,而是换了李贞。
更重要的是,洪水虽不能决定胜负,但洪水的影响却深深地改变了之后的战局。
在洪水逐渐退去的过程中,荆襄周边一度连绵水域被高地分割,水面愈来愈浅,所以水军难以发挥作用;而持续存在的大片泥泞和水泊,又限制了大军的机动,使得两军对战时兵力较弱的一方,难以大范围地进退周旋,避实击虚。
最终,关羽的荆州军受益于水,也受困于水。当江东背盟的时候,关羽面对曹军已经捉襟见肘,没有任何办法来应付。
雷远相信,自己的推测一定很接近那一段历史的真实。
因为此时他面对的,也正是这样的情况。
曹军汹涌而来,兵力铺天盖地,难以计数。魏王亲自领兵,曹氏政权赖以威震中原河北的诸多宿将几乎尽数随行。
如果坐视其各部就位,则曹军在襄樊周边,将拥有左将军于禁、右将军张郃、后将军朱灵这三名曹军的中坚宿将;而襄樊以东有曹休,以西有曹真;正北面更有魏王带着曹彰、许褚等无数猛将择人而噬。
关羽不可能在控制襄阳局面的同时对抗这样的庞大力量。哪怕他是万人敌,也做不到。所以按照计划,负责阻击曹军、掩护并支持襄樊战事的,应该是雷远的交州军。
交州军的行动一点也不顺利。因为水势的影响,雷远未能及时集中兵力。数日前交州军中屈指可数的重将贺松战死,所部完全被歼灭。
贺松的战死,证明了曹军的力量,也证明了他们的决心。由此雷远认识到了大水的作用有限,也认识到了,交州军如果要阻截曹军主力,必定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如果承担这个任务的是关羽、张飞或者赵云,他们一定会毫不犹豫。因为他们都是真正的忠臣,他们永无动摇地支持着汉中王,并且愿意为汉中王的事业付出一切。
但雷远犹豫了。
随着贺松的战死,当年庐江雷氏倚之横行淮南的有力军将几乎凋零殆尽。这不仅给雷远带来不小的触动,也震动了交州的武人们。
毕竟世异时移了,交州将士们已非当年穷途末路、毫不惜命的淮南匪寇。如今他们不仅是武人,也是在汉中王麾下获得巨大利益的人,是政权中的核心阶层。他们愿意追随雷远攫取胜利,但却不会愿意虚掷性命于某一场消耗战。
有雷远亲自在阵前身先士卒的时候,因为受他的激励、或者军法的威压,将士们仍然能够坚持作战。可终究人心不是铁石,他们迟早会恐惧、会动摇,而一旦恐惧和动摇,战斗就会更加艰难。
这就代表了,雷远必定要将过去数年来积攒的家底完完整整地投入到某一处血肉磨盘中去,拿所有人的性命不间断地投入,才能为大战的胜利争取到机会。
最终雷远接纳了邓范的建议,临时改变了计划。
雷远并不害怕承担损失,但希望己方的损失应该能唤来更大的胜利。
他觉得,直面曹军主力的重任,还是应该交由关羽来承担。交州军腾出手来,便可以承担另外一些同样艰难,却意义更重大的任务。
这个改变过于突兀了,以至于雷远没敢派马忠去通报,而是换了李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