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邺城禁军
��”

  高纬传过来这么久,这还是第一次巡视自己的麾下的打手们——邺城禁军。这是北齐最重要的三大军事力量体系之一。

  有了邺城禁军在,北齐朝堂才能保持权力两极化,皇帝不至于被六镇勋贵给架空。

  高欢身份特殊,是怀朔六镇鲜卑化汉人,也是渤海高氏一员,所以在六镇和河北世家两边都吃得开。两边对他都是大力支持,在高欢还活着的时候,东魏高氏集团的矛盾被高欢的个人手段和魅力一力镇压。但是后来,形势发生了变化。

  高欢死后,高澄虽顺利继承权位,但并没完全的接过帝国的权力,娄太后接手晋阳,晋阳六镇屡屡将手伸过来,操控朝政。高澄高洋等兄弟自然不愿意当一个傀儡,因此训练出了自己的军事力量,来与晋阳相抗衡,摆脱晋阳的掣肘。这,就是邺城禁军。

  就这样,北齐分裂成了晋阳六镇、邺城禁军和河北坞堡三大军事集团,晋阳和邺城的矛盾,汉人和鲜卑的矛盾,世家和勋贵的矛盾,等等等,将国家陷入了无尽的内耗之中。

  这是后来北周可以迎头赶上北齐的重要原因。但即便是这样,高纬现在也无可奈何,他不能解散邺城禁军,更不能撤销晋阳六镇的权力,他只能一步步壮大邺城的力量,凭着绝对的势来压服晋阳六镇和河北世家。终有一日,将晋阳、邺城、河北这三方松散的军事力量集中起来,为他所用。

  他并不是高欢那样打天下的皇帝,所以对内改革并不能大刀阔斧,只能用小刀一点一点将这个国家的弊政剔除。况且,晋阳势大难制,即使是高欢也不得不向六镇妥协。这些年来,禁军虽然依旧保持着独立性,但是已经被六镇的力量渗透的非常严重。高纬借琅琊王谋逆一案,给禁军来了一次彻彻底底的换血,彻底掌控了邺城禁军,他还实行了兵制调动制度,目的就是掺沙子,将邺城的力量一点点的往晋阳渗透。

  现在他已经确保了禁军绝对服从于皇权,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壮大禁军的力量!

  高纬和王琳身边,数百人装作普通人散开,无形之间拓开了一条通道,将这对君臣隔绝开来。

  高纬和王琳很低调的进入了北大营,北大营作为禁军大营之首,最先扩张兵员。近月,不断有壮丁从江淮还有泰山被输送过来,因此,现在的北大营,与其说是军营,不如说是更像一个难民营。

  王琳心里吃了一惊,不是为这个看上去破破烂烂、不成建制的军营,而是因为,他发现这个军营里貌似绝大部分都是汉人。鲜卑人和汉人混杂。

  这么大规模的汉人成军,在北齐很难见到。东魏、西魏的军队体制大体沿袭北魏,其军制也有自己的特点,这就是夷汉分兵制。

  高欢起事,赖以成事的都是鲜卑或鲜卑化了的其他少数民族和汉人。因此,东魏的军队主体是鲜卑兵。高欢所采取的是以鲜卑人打仗,汉人务农纳粮的作法。

  当时,虽然也有汉人兵,但与鲜卑兵分开,单立一军,由汉人统率。高洋在位的时候,挑选鲜卑兵中勇力绝众者组成精兵,号称百保鲜卑。同时,又简汉人之勇力绝伦者,谓之勇士,镇守边塞。

  后北齐又正式以汉人服兵役,仍取高欢时作法,以汉人兵单为一军。高欢曾于相府内设内、外二曹主管兵事,内曹是骑兵曹,掌中兵鲜卑兵事;外曹是步兵曹,掌外兵汉人兵事。

  后来北齐代东魏,将丞相府的制度照搬改进,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