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仓皇南下 第二章 三子解梦(下)
/>   吕范想了想,道:“主公,虽然长沙那边暂时不必动兵,但也须得提前准备。臣以为此二郡兵马,最好有一员大将统一指挥,日后出战,方得无碍。”

  孙权嘿嘿笑道:“子衡莫非在吴郡呆厌了,欲自荐南行一趟么?”

  吕范正色道:“若论单提一旅,援救危城,臣自知可任;若论乘间抵隙,破敌夺国,臣自知不行。”

  孙权一双碧眼,紧紧盯着吕范:“那么子衡心中,可有担任二郡统帅的合适人选?”

  吕范应声道:“有,会稽太守朱治。”

  孙权一呆:“君理么?为什么会是他?”

  心中暗暗佩服:“这个子衡,倒真敢推荐人。”

  豫章郡的太守孙贲、庐陵郡的太守孙辅,都是孙权的亲伯父,原来跟随孙策驱使江南,多立战功,孙权见了他们,也是客客气气的,态度极其恭敬。常言说得好,疏不间亲。二郡统帅这一重要职务,吕范竟然把这样两位孙家宿将置之不理,而推荐其他非孙氏的将领,胆色实在过人。

  朱治字君理,昔日是深受孙策倚重的江东五大谋主之一,现任会稽太守。

  吕范道:“我与君理共事多年,深知他的能力。其一,朱大人治军严整,而性节俭,能与士兵共寒暑、劳苦、饥饱。他率领的军队,闻鼓声则喜,闻金声则怒。高城深池,士争先登;白刃始合,士争先赴。只有这样的大将,才能深入未知领域,建立奇功;其二,他熟悉当地地理。中平五年(公元188)周朝、苏马等黄巾贼患炽烈,君理曾以司马衔随孙破虏入长沙、零陵、桂阳等三郡讨之。因有功,升任行督军校尉。若问长沙等郡情况,江东无人可比他更加了解了。”

  孙权忽笑道:“且慢。子衡,你可知道,我派去长沙送信的使者是谁么?”

  吕范摇摇头,心中茫然,不知道主公为什么忽然说起这件事。

  孙权心中极其得意,用力一拍大腿,笑道:“便是君理之子,朱然。哈哈!”

  吕范惊得目瞪口呆,心想:“主公原来早知道我的第三个理由。”

  朱然字义封,原是朱治的外甥,后来才过继给舅舅为子。他今年刚十九岁,去年就担任了余姚长,一年间两迁其职,先后任山阴令及临川太守。每到一任,他总是首先率领当地之兵,出讨山贼草寇。旬月之内,便将附近最猖狂的贼寇一鼓荡平。然后才偃武修文,再谈治理。江东上层人物对他都十分瞩目,吴郡当地大族顾氏中以知人著名的顾雍曾说:“此子前途无量,日后必为军中柱石。”

  孙权哈哈大笑:“君理此人性情,我很清楚。三年前,我十五岁时被举为孝廉,便是君理的德惠。义封更是我的同学,他年纪虽小,却是胆略过人,善出奇兵。小小年纪,已有大将风范,实为我江东后起之雄。子衡欲荐君理,其三当是他父子联手出阵,珠联璧合,万无一失罢?”

  吕范思忖:“主公居然思虑至此,提前令朱然前往长沙,明里为报讯使者,暗中实地查访,真是高瞻远瞩,纵然伯符重生,也不过如此了。”

  心中敬佩万分,拜伏于地,道:“我主英明。”

  孙权摆摆手:“子衡别来这一套,哈哈,你我是英雄所见略同。”

  他站起来,踌躇满志道:“昨夜又得吉梦,可见是我东吴当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