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有情天_分节阅读_20
��的辽阔,为社会做点贡献。

  是的,到了这里以后,我真的就是这么想的,我要回馈一下社会,用一种更直接的方式,证明自己读这么多书不仅仅是为自己读的,我是一个真的对别人有用的人。这,应该就是我响应号召来到青山乡王家湾支教的初衷。

  尽管以前在电视和其他媒体上见识过贫困地区的贫困程度,心里已经有了基本准备,可一旦真的驻扎下来,我还是忍不住被这里的贫穷和朴素给震撼到了。怎么说呢,除了没有那么多黄土地外,其他就和张艺谋拍的片子《一个都不能少》一样。破旧的校舍,残破的黑板,歪斜的桌椅,还有一群无知和纯真的孩子。听说这个山里小学已经停了两年多了,因为没有老师一直就停课,而山下最近的小学,大人走路去都要两个小时,对小孩子而言,几乎读书的时间都要花在路上,所以山里所有的孩子都没有上课了。我来了,他们很高兴,山里的大人很高兴,乡教委的领导也很高兴。对他们的热情我有点不好意思,因为我只打算支教一年半,但杨科长说,只要我来,哪怕一天也是好的。就冲这句话,我就觉得我没有白来。

  因为我不是学教育专业的,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我认认真真提前把一个学期的课都备好,请杨科长过目。杨科长说不用看,只要我教好基本的识字和算术就行,怎么教,我有完全的自由。我苦笑,这种自由其实是一种负担和压力。我只好请在师范读书的表妹给我寄点教学参考书过来,算是边教边学、边学边教。

  不过等我走上了轨道,我发现在山里教书真是轻松,学生们太单纯了,基本上我说什么就是什么,偶尔有调皮的小男孩不认真,但只要我稍微花点心思玩点花样,他们就乖乖的听我的。比较起来,给二三十个七到十一岁的小孩上课,比对付我那个初三的表弟还容易些。城里的小孩难应付多了。

  大山里的空气也很好,我觉得我在这里能真切体会到人和大自然更和谐的关系。每一棵树每一根草都那么恣意盎然,象这大山里的人。我真的很喜欢这里的人,很真实很实在,虽然不富有但慷慨,为了感谢我让他们的孩子认字,很多家长都会送东西给我——他们可能不知道国家对我们支教的大学生是有生活补贴的——比如十根玉米,五个鸡蛋,一袋红薯等等,虽然东西不值钱,但那份心意很难得,特别是这里据说人均年收入不过600元。

  我很享受在这里教学,也尽可能按照科学的方式来教,我希望如果我离开,我留下的学习方法能让个别求知欲强的孩子能自学成才。毕竟知识是真的可以改变命运的,多一点知识,就能多一个去掉贫困的机会。

  第一个学期结束后,我没有回北京的家,而是站在一个旅游者的角度见识了大山里的人怎么过年,很有意思,山里人会走一天的山路,就是为了给某个住在远处的远房叔叔拜年,而年礼却只是二根冬笋。心意,在这里比什么都重要,而心意,却是我们大都市里最缺的。

  我提了一对白酒也给杨科长去拜年,杨科长很高兴,拉着我喝酒喝到半夜,然后大着</dd>

  [ 新第三书包网手机版域名:m.shubao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