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_5
一个人慢悠悠的晃到沙发上坐下,视线转到落地窗外的都市夜景,有点出神。
英鸣开始演戏的时候,其实还不懂到底什么叫演戏。
反正就是有人拿了台词给他,让他照着那种感觉去说话,去做表情,最初觉得有点怪,毕竟那种耍猴戏给人看的感觉并不舒服,但是等渐渐习惯了,真正融入进去,又觉得挺过瘾的。
因为可以肆无忌惮,那是别人的人生,与他无关。
做演员这么多年,演过的角色已经多到自己记不住了,总结起来,到底是怎么喜欢上演戏的,他自己也有点糊涂。
最通俗的说法,大概是在没办法随心所欲去演的时候吧
才觉得以前的生活才是自己最喜欢的。
所谓失去的都是好的,英鸣也搞不清楚到底是自己是因为过去了格外放不开,还是真的已经陷进去了。
他成年是在少年的时候,得天独厚,一夜登顶。
那时候,所有的殊荣都是加诸在他身上的,媒体夸的很假也很恶心,但是看的多了,渐渐自己也有了一股自信。
他一直觉得演戏是件挺容易的事。
毕竟别人可能纠结了很多年的奖,他轻轻松松的就拿到了,甚至那时候他还不了解这奖到底意味着什么。
但是就像所有的故事都有起伏,所有的电影都有转折。
他在起步的时候站在了自己的最高点,很自然的,往后的时间,只是一点点把他拉下神坛而已。
那种感觉很痛苦。
你不得不承认自己被卡在了一个尴尬的位置,上不去,也下不来。
很多演员都会说自己最害怕的是被定型。
一旦观众接受了你塑造的一个角色,因为演的太好,从而以后都开始排斥这个演员的其他角色。
英鸣觉得自己比较悲剧的是他的定型,不仅仅是一个不能复制的问题,甚至是一个注定要bad endg的问题。因为他留在众人印象中的,是那个十几岁的少年,桀骜的性格,飞扬的行事,嬉笑怒骂的挥霍着自己的人生,无拘无束。
电影里,那个痞少永远是停留在那样的岁月里。
现实中的英鸣却无法控制的成长。
轮廓或许脱离了青涩,性格也逐渐成熟,却唯独在其他人的印象里,他从来没有变化过。
更甚至,有时候连英鸣自己都会陷入在当年的那种回忆里,抽离不出来。
太多人都说痞少那部电影是为他量身打造的。
然而现实中的残酷就是,他往后的这十几年,都没有再遇到另外一部为他量身打造的电影。
没人知道那段时间英鸣到底想了多少事。
他甚至也发泄过,不满过,颓废过。
不过生活终究还是要继续往前走。
他清楚认识到问题所在的时候,认真的考虑过究竟是放弃这一切重新选择一个开始,但是要背负着这种压力,继续不顺畅的往前走。
最后他选了后者。
&ems
英鸣开始演戏的时候,其实还不懂到底什么叫演戏。
反正就是有人拿了台词给他,让他照着那种感觉去说话,去做表情,最初觉得有点怪,毕竟那种耍猴戏给人看的感觉并不舒服,但是等渐渐习惯了,真正融入进去,又觉得挺过瘾的。
因为可以肆无忌惮,那是别人的人生,与他无关。
做演员这么多年,演过的角色已经多到自己记不住了,总结起来,到底是怎么喜欢上演戏的,他自己也有点糊涂。
最通俗的说法,大概是在没办法随心所欲去演的时候吧
才觉得以前的生活才是自己最喜欢的。
所谓失去的都是好的,英鸣也搞不清楚到底是自己是因为过去了格外放不开,还是真的已经陷进去了。
他成年是在少年的时候,得天独厚,一夜登顶。
那时候,所有的殊荣都是加诸在他身上的,媒体夸的很假也很恶心,但是看的多了,渐渐自己也有了一股自信。
他一直觉得演戏是件挺容易的事。
毕竟别人可能纠结了很多年的奖,他轻轻松松的就拿到了,甚至那时候他还不了解这奖到底意味着什么。
但是就像所有的故事都有起伏,所有的电影都有转折。
他在起步的时候站在了自己的最高点,很自然的,往后的时间,只是一点点把他拉下神坛而已。
那种感觉很痛苦。
你不得不承认自己被卡在了一个尴尬的位置,上不去,也下不来。
很多演员都会说自己最害怕的是被定型。
一旦观众接受了你塑造的一个角色,因为演的太好,从而以后都开始排斥这个演员的其他角色。
英鸣觉得自己比较悲剧的是他的定型,不仅仅是一个不能复制的问题,甚至是一个注定要bad endg的问题。因为他留在众人印象中的,是那个十几岁的少年,桀骜的性格,飞扬的行事,嬉笑怒骂的挥霍着自己的人生,无拘无束。
电影里,那个痞少永远是停留在那样的岁月里。
现实中的英鸣却无法控制的成长。
轮廓或许脱离了青涩,性格也逐渐成熟,却唯独在其他人的印象里,他从来没有变化过。
更甚至,有时候连英鸣自己都会陷入在当年的那种回忆里,抽离不出来。
太多人都说痞少那部电影是为他量身打造的。
然而现实中的残酷就是,他往后的这十几年,都没有再遇到另外一部为他量身打造的电影。
没人知道那段时间英鸣到底想了多少事。
他甚至也发泄过,不满过,颓废过。
不过生活终究还是要继续往前走。
他清楚认识到问题所在的时候,认真的考虑过究竟是放弃这一切重新选择一个开始,但是要背负着这种压力,继续不顺畅的往前走。
最后他选了后者。
&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