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节
  主线剧情不愧是主线剧情,她即使不触发,看来也是要主动发生的。

  她脑袋里胡乱想着,两人进了那间完好的屋子,画风瞬间一变,和外面的杂乱荒芜全然不同,温暖舒适,一应陈设布置得井井有条,贾瑛一眼就见着一旁立着的大大的书架,上面摆着不少书册。

  穆莳自一边拖出一张矮桌,又拿了两个软垫。

  “你先坐一会,”他依旧半蹲下来,平视着她,“我去打理了便过来,上次善端托我给你带的画册,还有些他没拿,你先看,我回来后咱们就用膳。”

  善端就是贾珠的字。

  贾瑛下意识乖乖点了点头。目送对方离开后,看向桌案上的画册,贾瑛忍不住抽了抽嘴角。

  难怪大哥不给她带回去呢。《三国演义》,《会真记》,《山海经》……听元春讲起来,早些时候贾珠还是个叛逆少年,这几年稳重多了,贾瑛就觉得,贾珠在她面前还是非常有长兄范的。

  至少他绝对不会给自己看这样的书。

  贾瑛合起手里的《山海经》,抱在胸前,再看向那个书架,记不住热泪盈眶起来。

  这里……简直是天堂啊。

  网瘾少女过了三年的苦行僧生活后,终于在神世界找到了绿洲。她都无聊到把那个通灵玉的积分刷了一千多分了,现在终于得到了解放。

  天色尚早,屋内也不用点灯。贾瑛起身站在书架前看了看,她个子不高,仰着头才能看见书架上一本本大部头。

  虽然不知道穆莳是什么人,不过既然能和贾珠关系不错,能有这些书,想来家世也不差。

  这个和平的时代,除非皇帝有什么动作,阶级固化很严重,读书的话,高门子弟就享有着更好的师资和书册(而普通人家可能还要花时间出抄书),接触的层次也不同,日后做官了,一眼看去全是熟悉的叔伯兄弟,算来算去还都是七弯八拐的亲戚。

  当然,不排除寒门出贵子,一般这样的,则会和同届的举子联合,以应对前辈和后辈的压力。所以这个时代做官,大部分报家门都会说自己是什么年的举人。

  就像这个穆耘之,即使住在城外一个破院里,却还是能有很多人家终其一生都无法得到的藏书。

  贾瑛摇头感慨了一番,又乖乖跑回去打开了那本《会真记》。

  过了一会,穆莳回来了。

  他换了一套新的衣裳,布料看起来有些粗糙,长发束着,潮潮的,非常随意盘腿坐在了她对面。瞥了一眼她手中的《会真记》,笑起来:“你看得懂吗?”

  这句话被他说出来,好像只是简单询问一般。

  贾瑛摇了摇头。心里却道,《会真记》有个著名的同人《西厢记》,也就是崔莺莺张生的故事嘛。

  不过这本里面张生先是看中了崔莺莺的美貌,到手之后,在进京赶考里抛弃了崔莺莺,还给自己的负心找冠冕堂皇的借口,不仅诋毁崔莺莺,还蛮得意说自己是在补过。

  比起《西厢记》简直有种扑鼻而来的人渣味。

  嗯,很典型的一本封建小说,能够提醒她女人在这个时代卑下的地位。

  理智上知道作者身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