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节
  贾家原籍在金陵,很多亲戚也都在金陵,京城到没有多少亲戚,所以贾琏到没有怎么出去拜年,天天在家看书背书,写以前的县试考题。

  赵嬷嬷她们见自家少爷整天在家读书,哪里都不去,都以为他读书读魔怔了,天天想办法让他出去玩。

  还有一个月时间不到就要考县试,贾琏哪有心思出去玩,抓紧一切的时间读书。

  白驹过隙,一晃眼就到了正月初八。

  这天,贾琏一大早带着礼品去李道清家,先给李道清夫妇拜年。

  李道清夫妇给贾琏包了一个大红包,然后关心地询问了下他这段时间的情况。

  聊了一会天,李道清就把贾琏叫到书房,开始检查过年前给他布置的功课。

  李道清从《论语》开始检查,贾琏一一回答,都答非常好。

  “不错不错,看来过年期间你并没有荒废学业。”李道清心里很是欣慰,贾琏没有让他失望。

  “学生不敢忘记先生过年前的嘱咐。”马上就要县试了,他哪里敢贪玩。

  “我年前给你的考题,你做的怎么样了?”

  贾琏从布包里拿出一叠纸递给李道清:“学生全都做了,可是不知道做的对不对?”

  “我会认真批改,到时候再跟你详细讲解。”李道清把贾琏递过来的一叠纸放在一旁,“年前我让你写一篇有关过年的诗或者词,你写了吗?”

  “写了,请先生过目。”他一个大文盲哪里会作诗作词,只能作弊了。

  李道清接过贾琏递过来的一张纸,首先印入眼帘的是“已酉新正”两字,这个标题很一般,接着往下看,一边看,一边轻声念了出来:“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

  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贾琏也不知道这首诗好不好,他在系统给他的明朝诗词集随便选的。

  李道清又读了一遍,细细品味这首诗。

  “先生,怎么样?”

  “好好好!”李道清连说三声好,捋着胡子大笑,“你这首五言律诗写的不错,第一二句从气候的角度写春节期间的祥和:无风无霜,春意盎然。三四句写新春代替了旧年。五六句从树木的角度写春的到来,梅花、柳树展现了新姿,显得冬天不凋的松树有些老态了。最后两句写过年期间人们喜欢的饮酒,处处充满欢笑声。”

  贾琏觉得这首诗挺简单易懂的,所以就抄了这首。

  李道清望着贾琏,神色非常满意:“这是你第一次写诗,写的不错。”他就知道他这个学生充满灵气,果然没有让他失望。

  贾琏被李道清夸得非常心虚,毕竟这不是他做的诗,只能一脸谦虚地说:“先生过奖了。”

  “你先从气候,然后树木,再到人来写春节的景象,很好。”

  贾琏抄的时候,觉得这首诗一般般,没想到李道清给了这么大的夸奖。

  “你这首诗不错,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