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节
�缘化干戈为玉帛才好。”
宝玉听得呆了半晌,口内连连答应了个“是”,心中却想这通灵宝玉怎么就到了忠顺王的手里,莫非真是落在小锦楼里被他拾到了?
贾政不明就里,与那长府官寒暄客套了一回,直到将人送出了府,方回头喝命宝玉:“有话问你!好端端戴在脖子上的玉怎么落到忠顺王手里?”
宝玉见他父亲又有了三分怒气,瑟缩了一下脖颈,小心翼翼的回道:“实在不知此事。早上出门时还在身上戴着,在宫门口转了一圈才没找到的,还求老爷明鉴。”
贾政听了,一时倒也捉不住什么把柄,于是断喝了一声:“那也是你野马一般,跟着的人也不好好管束你,再不守分安常,你可仔细着!”说毕,宝玉看无别的吩咐,方慢慢退出去,一边盘算着那忠顺王到底知道了多少。
至怡红院门前,袭人见他平安归来,且颈项上的通灵宝玉失而复得,满面堆了笑来,问道:“这玉怎么又回来了?”宝玉就把前后原委一一说了,只隐去了在锦楼里撞见了元春的事,袭人因乘机劝说:“既这么着,最近可安分些个,得惹了老爷不高兴,又捶你一顿!”
宝玉同样心有余悸,便点点头应承了下来。晚间宽衣安寝时分,宝玉一人躺在榻上翻来覆去,自思水澜为何要引逗他往废园去,思索了半日终茅塞顿开:王爷一定是知道元太妃乃我胞姐,不堪她如此受辱,才设计让我撞破了忠顺的事,这等恩德实在太思量!
一面想着,眼前好似又出现他展颜一笑的模样,一面香香甜甜的睡去,把那忠顺亲王的事早已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作者有话要说: 热的马上就要融化了。。。
第48章 第四十七回
上皇五十大寿当日, 一同发生的还有一件大事。黛玉去了真真国那段时日, 芙选落幕,孟嫤妤得封皇后,如今离大婚业已有三四个月。
却说上皇寿宴, 孟嫤妤作为后宫之主必然操劳, 谁知宴席过半,孟皇后突然体力不支晕倒在寝宫,宫娥忙请示太医来看, 竟是有了身孕, 虽月份还小, 幸而皇后身体康健。
这下, 宫廷内外莫不欢天喜地, 连上皇、太后皆喜见于面,至于孟府近日热闹非凡, 送礼庆贺之流络绎不绝, 孟氏族人更是骄矜得意,一时间风头无两。
独有一人置若罔闻, 却是孩子的生父永庆帝,道什么缘故?原来近期尽管好事连连, 但西南边陲并不太平,是以忧心忡忡。
本朝初沿袭旧制, 为西南各寨颁授印信,接受朝廷册封。惟南疆寨宇众多,彼此之间为边界争斗仇杀不已, 且天高皇帝远,寨主们往往以土皇帝自居,日渐不服管束,致使边境不安。
然而这进剿之事又得从长计议,盖因苗寨易守难攻,当地民风彪悍,且根据探子来报,与北部交界的鞑靼国也有千丝万缕的牵扯,永庆帝就有必除的决心。
为了西南作乱一事,朝堂上分列作了两端,一派主张怀柔安抚,一派主张兴兵围剿,永庆帝和上皇暂时均未表态,冷眼看着阶下明争暗斗而已。
话说这时候,天气暖阳高照,御花园里一株株的桃花盛开,孟嫤妤因下了个帖子,请黛玉到宫里来赏花。
黛玉略有诧异,还是按时赴宴。本以为她是请了一众的女客去消遣,进宫才看见御花园中的八角亭中不过布置了一桌两椅,摆了�
宝玉听得呆了半晌,口内连连答应了个“是”,心中却想这通灵宝玉怎么就到了忠顺王的手里,莫非真是落在小锦楼里被他拾到了?
贾政不明就里,与那长府官寒暄客套了一回,直到将人送出了府,方回头喝命宝玉:“有话问你!好端端戴在脖子上的玉怎么落到忠顺王手里?”
宝玉见他父亲又有了三分怒气,瑟缩了一下脖颈,小心翼翼的回道:“实在不知此事。早上出门时还在身上戴着,在宫门口转了一圈才没找到的,还求老爷明鉴。”
贾政听了,一时倒也捉不住什么把柄,于是断喝了一声:“那也是你野马一般,跟着的人也不好好管束你,再不守分安常,你可仔细着!”说毕,宝玉看无别的吩咐,方慢慢退出去,一边盘算着那忠顺王到底知道了多少。
至怡红院门前,袭人见他平安归来,且颈项上的通灵宝玉失而复得,满面堆了笑来,问道:“这玉怎么又回来了?”宝玉就把前后原委一一说了,只隐去了在锦楼里撞见了元春的事,袭人因乘机劝说:“既这么着,最近可安分些个,得惹了老爷不高兴,又捶你一顿!”
宝玉同样心有余悸,便点点头应承了下来。晚间宽衣安寝时分,宝玉一人躺在榻上翻来覆去,自思水澜为何要引逗他往废园去,思索了半日终茅塞顿开:王爷一定是知道元太妃乃我胞姐,不堪她如此受辱,才设计让我撞破了忠顺的事,这等恩德实在太思量!
一面想着,眼前好似又出现他展颜一笑的模样,一面香香甜甜的睡去,把那忠顺亲王的事早已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作者有话要说: 热的马上就要融化了。。。
第48章 第四十七回
上皇五十大寿当日, 一同发生的还有一件大事。黛玉去了真真国那段时日, 芙选落幕,孟嫤妤得封皇后,如今离大婚业已有三四个月。
却说上皇寿宴, 孟嫤妤作为后宫之主必然操劳, 谁知宴席过半,孟皇后突然体力不支晕倒在寝宫,宫娥忙请示太医来看, 竟是有了身孕, 虽月份还小, 幸而皇后身体康健。
这下, 宫廷内外莫不欢天喜地, 连上皇、太后皆喜见于面,至于孟府近日热闹非凡, 送礼庆贺之流络绎不绝, 孟氏族人更是骄矜得意,一时间风头无两。
独有一人置若罔闻, 却是孩子的生父永庆帝,道什么缘故?原来近期尽管好事连连, 但西南边陲并不太平,是以忧心忡忡。
本朝初沿袭旧制, 为西南各寨颁授印信,接受朝廷册封。惟南疆寨宇众多,彼此之间为边界争斗仇杀不已, 且天高皇帝远,寨主们往往以土皇帝自居,日渐不服管束,致使边境不安。
然而这进剿之事又得从长计议,盖因苗寨易守难攻,当地民风彪悍,且根据探子来报,与北部交界的鞑靼国也有千丝万缕的牵扯,永庆帝就有必除的决心。
为了西南作乱一事,朝堂上分列作了两端,一派主张怀柔安抚,一派主张兴兵围剿,永庆帝和上皇暂时均未表态,冷眼看着阶下明争暗斗而已。
话说这时候,天气暖阳高照,御花园里一株株的桃花盛开,孟嫤妤因下了个帖子,请黛玉到宫里来赏花。
黛玉略有诧异,还是按时赴宴。本以为她是请了一众的女客去消遣,进宫才看见御花园中的八角亭中不过布置了一桌两椅,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