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节
��面现在还晾晒着新的稻子,玉米或者花生。

  张瑾家与张外爷家都在路的北面,背靠连接村北虎头山的一座小山。

  看着村北的房屋,再看村南的房屋,东方大市长心里充满了疑惑,这两极分化是不是太严重了些?

  同是一个村子,为什么村北二三十座房屋,至少有百分之八十是红砖红瓦的房,而村南却有百分之七十是黑瓦泥胚房?

  “……这边在六十年代初的时候,其实是没有人居住的。”张瑾解释道,“后来延伸出来这么大一片,是上山下乡那会儿,一些知青和犯错误被下放的人到了这里之后自己建造的,据说是当时村里穷,没有人家有房子给知青们居住。再加上这边的人很保守,也不想让那些据说是犯错误被下方的人住自己家。所以当时的村长就安排人,帮他在这边修建了房屋。

  知青回城以后,这边大片由知青们建造的土坯房,就由村里分配给了当时没钱建房的穷苦人家。

  这些穷苦人家中多是当时有手艺却挣不到钱养家的人家。后来改革开放了,手艺人开始挣钱了,就推倒了泥胚房自己建房了。我奶奶当年很早就去世了,我爷爷一个人带着三个儿子,虽然是这边有名的木匠,但在那会儿给人做工也赚不几个钱,所以很穷,然后就被分配到这边。”

  呃,其实听张爷爷说,当时能分到这边的,还是有关系的,他们家就是因为张爷爷帮村长的儿子在结婚时做了一套家居,村长才给他们家排上名额的。要不然估计轮不到他们。

  不过这话,明显是不能说出来的。

  “原来是这样!”东方森点点头。仔细想象,张瑾说的话,感觉蛮有道理。

  张瑾家和张外爷家都是靠前的位置,出门就是稻场。张外爷家的大门上,还挂了个红色的十字架,非常明显。吉普车从石子路上了稻场,不到一百米,就直接到了张外爷的家门口。

  “这就是我外爷家了。”吉普车在一座大门做的尤为结实的院子前停了下了。

  “这门做的不错。”东方森从车上下来就先注意到那座大门,明明院墙就是石头和黄泥巴的,但大门的门却是做的看上去很是结实厚重。

  张瑾抿嘴笑了下,迟疑道:“这是我爹做的。”我爹娶媳妇的聘礼之一。

  想到每次张爸爸嘚瑟的告诉仨儿子自己娶媳妇的辉煌历史,张瑾就忍不住想笑。他真的是第一次听说,娶媳妇的时候是背着大门去的。

  东方森和东方尧都看到了张瑾隐忍的笑容,知道这门肯定有故事,只是对方既然不说,估计也是有些顾忌,也就没多问。

  “二叔你回来了啊?”一个看上去十来岁的男孩,用铁钩子推着一个铁圈,不知道从哪里窜了出来。“太爷不在家,他去小李寨看病去了。”

  张瑾看了看大门,没上锁。

  男孩继续道:“二叔,这就是你们家来的客人啊?太爷爷说了,让你带他们先到屋里坐坐,他晚点就回来了。”

  “哦,我知道了。”

  “太爷爷还说,让你不要忘记做饭。”说道这话的时候,小家伙一双眼睛里都带着鄙视了。

  “……”张瑾瞬间就心情郁闷了,他外爷就这么不相信他?就算他抠门,基本的待客之道也知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