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部分
信,不能把最后的监督权与惩罚权交给神,它显得太过于遥远,所以,绝对权力的君主制就逐渐被淘汰,执政者的恐惧感不是来自神了,而是来自民众或民意代表的批评与不信任。但是不管在相信神的时期,还是不信神的时期,人类都有认识权力本质的智慧:人不能有绝对权力,人作为有缺陷的动物,是需要有一种力量让他害怕的;否则,他会诸恶做尽,诸善不为。最悲惨的事情莫过于此,已经不相信神了,却又没有别的东西可怕,那么,抢个葡萄园,不过是一件小小的拆迁新闻而已。

  →虹→桥→书→吧→。hqdoor。

  第17节:傲慢的资格

  傲慢的资格

  无论哪一种宗教,都让人学会谦卑,这符合宗教的逻辑:再了不得的人,也比不上神的功绩,在这样的对比之下,人自然没什么好傲慢的。遗憾的是,现实生活中接触到的诸多信徒,却往往使人对宗教心生厌倦与反感;这些人共同的特征就是傲慢:我信了某个宗教,我就是有寄托的人,得拯救的人,非我族类的,全是魔鬼,全低我一等,全不可救药。这样的嘴脸出现,人家怎么可能尊重你相信的东西?

  前段时间,听了一个神学讲座,主题是所有宗教的核心:祈祷。据观察,大量的祈祷是自私的,功利性十足。有人为了赌博胜利而祈祷;有人为了职场恶斗而祈祷;有人为了惩罚他人而祈祷;有人为了性能力而祈祷;有人为了艳遇而祈祷……它们往往以命令句式结尾,“神”被他们驱使做许多事情:出老千、当后台老板、做打手、成为威尔刚、甚至拉皮条。

  主讲的神学家对这种情况,自然是心急如焚,他说:这样的祈祷其实是把自己摆在了“神”的上面,你已经做出了判决,好像是最高明的生灵,“神”不过是你的仆人,用来满足你无穷无尽的私利。这是世间一等的傲慢呀;而它偏偏在宗教的光芒与祈祷的唱诵中被化妆过了,让如此这般祈祷的人浑然不觉,越陷越深,成为一个亵渎宗教的人。

  真正的祈祷应该是怎么样的?它恰恰是简单地描述自己困境或当下状况的求助与叙述,不下判断,不作谴责,这些事,应该由你求告的“神”来完成。

  关于祈祷的真伪标准,说出了一个很有趣的事情,那就是,多么圣洁的概念,都会被曲解。而人从本能上来说,善于也乐于曲解——如果有利可图的话。

  《马可福音》中,法利赛人与文士因为耶稣的门徒饭前没有洗手,违反了规矩,就对耶稣提了一点意见。耶稣说,你们自己因为敛财而教唆他人不孝父母,怎么有脸来批评别人呢?这个反驳有点牵强,当然不能因为别人伪善而放弃好的卫生习惯。但是法利赛人与文士对规矩的两重态度,却正说到了要害。从卫生习惯到宗教礼仪,这个世界上有一套套的“规矩”,人在对待别人时,总是严格按照规矩来,在对待自己时,总是可以通融;而人之所以要认识、接受“规矩”,主要目的往往是要取得“谴责、惩罚”他人的权利;从而有了傲慢的资格。权力的傲慢、知识的傲慢、金钱的傲慢,虽然同样无趣,取得的过程毕竟相对艰难;而宗教的傲慢,由于取得容易,所以从来成为穷人与弱者的武器。这样,谁都有了傲慢的资格。大家都掌握无趣的力量,也算是公平呐。

  ◇欢◇迎◇访◇问◇虹◇桥◇书◇吧◇hqdoor。

  第18节:有什么好急的?

  有什么好急的?

  我们可能过于夸大变化的功效了。在这种气氛里面活久了,看到什么东西两天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