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0章 不同待遇
者有之,但在早期就已经死的差不多了,但混迹其间追逐名利的人也不少,东林党人往往以“道德完人”自居,实际上是自封正人君子,为独揽朝政制造舆论。他们的抗争并非为了国家利益,而是党羽的利益,他们反对一件事情,并不管事情本身是非曲直,而是他们的政敌赞同这件事情。他们当中的骨干分子为夺取权力往往采取阴谋手段,热衷于争吵是非,并且对国家毫无建设性的贡献。

  可是他选的时候太不对,刚好钱谦益刚刚活动回了南京,他跳出来的这个时机就正好让他坐了这个萝卜,一听说要他重振大明军威,就顺水推舟让他去总督江南防御,但是不给钱不给兵,就让他就地自筹,黄道周顿时吓了个半死,有心想说他不干,这会儿可是已经来不及了。

  晚明几十年,忠臣良将早已死的差不多了,剩下的都是最最死硬的脑残分子,但也不傻啊,这可是妥妥的九死一生。平时他还能推辞,但现在,不得不不情不愿的出发,带着几十个家丁出了南京城,想办法招兵买马,对抗大西军,半路上他尽可能的磨蹭着,把时间消耗在路上,却不知道背后,有人在考虑投靠帝都的选项了。

  至于大西军这份告示,自然难不倒这些儒生,当即下命令,令人在南京城以及各地,追查张贴告示之人,将其逮问,同时找来一群文人,写一份告书,也以告示的形式到处张贴,驳斥大西军的这份告书,颠倒黑白,将各种屎盆子尽可能的朝大西军头上扣,以此来混淆视听,争取民心,大西军乃是贼军,才是天下祸乱之根本,望天下人莫要轻信大西军所说,要尽力抵制之。

  行军打仗治国理政,东林党个顶个不行,做这种事,却都是一个顶三个的行家里手,写出的文章也漂亮的很,洋洋洒洒的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的一干二净,把大西说成十恶不赦之徒,屠杀百姓云云。

  当然了,写完告示,却是回了家后,纷纷给张献忠写去密信,声言自己不得已的苦衷。

  大西军有刀,南明有笔,帝都有刀也有笔,而官军干的事情其实和土匪也差不多,老百姓是用自己的眼睛看着的,舆论究竟会倒向哪一边,只有以后才知道了,反正这是一场不动刀枪的口水战,靠的是笔墨纸砚,孰是孰非老百姓自己去判断好了。

  当然了,张献忠此时也是有了惊人的麻烦。

  他的部队人数不少,几十万人的大军,撒在广袤的大明土地上,就好像胡椒面一样,即便是想打,但是有长老会的观察员在那跟着,还要处处提防着他们,这仗即便是打,也打的不痛快。

  而很快被长老会的糖衣炮弹腐化,也是一个很难处理的难题,比起奸淫掳掠穷鬼一般的江南,帝都的好东西那么多,好好享受才是根本,更何况打大仗对物资后勤的需求很大,他这次顺流南下,虽然尽量的携带了弹药,而且在江南解决粮食也很简单,大西军从本质上还是一支由前明逃兵为骨干的旧式军队,关键就在随军携带的弹药上,帝都就是想卖也造不出来啊。

  当然了,大西军与帝都方面的矛盾也开始出现了。

  在起码将百万人运输到海外后,沿江能够搜罗的人口也差不多了,而张献忠也开始和帝都发生矛盾了。

  矛盾的起始点在铜陵。

  铜陵这个地方一听就知道很有钱有矿,当然了,随着东林党出现,不能收税后,大商人的春天,士绅的春天到来,自然是赚的盆满钵满,很是富庶。

  大通小县地方不大,却是富户很多,因此也就惹来了觊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