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 部分

  考虑到在排埠停留久了会引起敌人的注意,毛泽东遂决定,如果次日一团还未赶来汇合,三团便先行前往湖南浏阳县境内的文家市。

  当天,毛泽东等待一团非常焦急,又派人向卢德铭那里发出一封命令:“为何久久不来?真是误事不小。务必于明日上午前赶到排埠。前敌委员会毛令”。

  其实,这时一团已经出发向西北赶路,因路途遥远,在16日,依然未能到达排埠。

  17日晨,毛泽东命令部队开拔。在动身前,又以前敌委员会书记的名义,写了一封密信,令一团火速赶到文家市集结。

  原来,在修水县台庄经过两天的休整后,一团负责指挥的师长余洒度对上次失利感到不甘心,执意要再次攻打长寿街,夺取平江。可是卢德铭反对他的意见,经过争论,毕竟卢德铭的威望高,又是总指挥,大家听从卢德铭的意见,余洒度也只好同意。

  于是,一团部队顺着湘赣边界的小路,一直向西走。

  在路上,正好遇见交通员送来急件。

  卢德铭、余洒度将毛泽东用明矾写的密信放在水中看过后,就根据指示将部队带往排埠。

  到了排埠,却没有见到工农革命军的人影,便派人四处打听。

  当地的老乡见到一帮荷枪实弹的官兵,显得有些jing惕,不愿回答问话。

  “我们是工农革命军,和他们是一个部队的,在打仗时我们打散了,现在正急着要找他们。”一团的官兵解释道。

  看到老百姓还是很疑惑,只好指着脖子上的红布带说:

  “老乡,你看,我们都带着这红色的识别带,你一定记得他们也带着这种红带子吧!”

  接着,又指着自己队伍里的旗子说:

  “你看,我们的军旗也是一样的吧!上面都是镰刀斧头,这代表着我们工农起来革命了。”

  听到这话,当地老百姓才回答说,昨天上午那支队伍在万寿宫召开大会,公审恶霸,今天一早,刚刚欢送队伍离开这里。有的老乡还指明了三团离开时的去向。

  卢德铭和余洒度,立即命令部队追赶而去。

  这时,毛泽东率领三团正从排埠出发,在进入浏阳双坑后,击退了浏阳西乡张梅村部的阻截,于当日中午到达浏阳县东面的孙家塅。这时,后卫突然报告说:“有一支穿灰军装的队伍在后面赶上来了!”

  由于前几天吃过遭突然袭击的亏,三团的干部已变得非常敏感,马上布置战斗。

  待接近一看,来的人扎着红领带,队伍里还有红旗——原来是一团的队伍!值此危急时刻,见到友军,大家都欢呼起来。

  毛泽东一见吃了败仗的起义一团,依然建制完整,斗志昂扬,还是一支能打硬仗的部队,真是喜出望外。他不禁暗暗赞叹:“卢德铭,了不起啊,是能打仗的帅才,果然名不虚传!好啊,好啊!……”

  起义部队的两个团,终于在浏阳县这个偏僻的小村孙家塅相遇。

  一团的到来,使整个秋收起义部队受到了鼓舞,大家的情绪又开始好起来。

  两支起义军主力会合,算是一件大事情。

 &em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