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节
��,但是短时间可以啊!”李季阳道:“一个月来讲一堂课,不用讲别的,就讲一讲已经去世了的那些老将军,例如武安君白起?”

  这活得久也有好处,他什么人没见过?

  “好!”老头儿想到那些老伙计,就眼泪叭叉儿的:“这个好,还有老朽的哥哥,那是在位最长的秦国之主……。”

  李季阳赶紧点头。

  就这样,学校还没影儿呢,光是主任就三个了,还有一个客座教授!

  最后李季阳干脆去请了甘磊、张平他们:“我想啊,开一个军校也是开,不如干脆一起开学校吧!”

  “一起开学校?”众人不解了。

  “我那里有小学堂,中学堂,和大学堂,大家知道吧?”

  众人点头,这秦安君别的本事没有,有钱是真的,而且舍得花钱,看看给自己治下那些人养的,一个个不止溜光水滑,讲究卫生,还很有学问!

  好多孩子长大了都成了国之栋梁,国主跟吕不韦抢地盘的时候,没少用他培养出来的人去基层。

  吕不韦再厉害,他是一个人,而那些人只听国主一个人的!

  “我想讲学堂做大!”李季阳雄心勃勃:“面向大秦,招学生!”

  众人:“……!”

  “全大秦的孩子都来上课,还要分男女校,当然,从初中分,小学就不必了,一个个才多大!”李季阳严格按照后世的标准,分了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四个阶段。

  只有初中毕业了,高中的时候就分班了,等到了大学,就可以读专科了!

  众人一头雾水,李季阳解释的口干舌燥。

  最后还是他们回去想了好几天才想明白!

  这是要全民接受教育啊!

  但是问题又来了!

  半大小子吃穷老子。

  这个时期,七八岁的孩子就要做家务,十几岁的孩子就当大人用了!

  甚至十六岁就可以参军了,秦人勇猛,几乎是十几岁就能去当兵了。

  按照李季阳的安排,五岁入幼儿班,八岁进小学,就算是学三年,十一岁进初中,三年十四岁,进高中,十七岁进大学,大学三年毕业,二十岁,举办冠礼,成人!

  那么在这十五年里,谁家能供得起这样一个学生?

  他还不是全部,他还要很多孩子都一个待遇,家里的压力很大呀!

  “不用一直上课,春耕的时候,有春耕假啊!”李季阳早就安排好了:“每上五曰,放假两日,在家也一样能干活。”

  “小学基本上每个村子都有,主要是教导他们认字,中学的时候就要学数术,总不能出去不识数吧?”李季阳侃侃而谈:“高中就看他们对什么感兴趣了,想参军就去军校,想学手艺就去技校,想发明就去墨者学院!”

  现代教育的手段就是填鸭式,没办法啊,那个时候需要学的东西太多了!

  但是现在这个时候,没那么多知识,都是启蒙阶段啊!

  学的就少了,也不用那么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