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节
小叔问他为什么问村里人谁认字的事后,两人直奔卖粮食的地方。
因为粮食分等级,粮店里的人仔细看了下梁汉的小麦,然后出了两文钱一斤的价格。梁汉也知道他拿来的粮食是个什么情况,麦粒不怎么饱满,想着三百斤能卖六百文,他很爽快的就卖掉了。
看着粮店老板给的钱,都是铜钱,但并不是几百个很多的样子。这个朝代银价很高,银子很少见,铜钱才是主要的流通货币。
南源国铜钱分三种,通宝、重宝和玄冲重宝。而通宝中又分为折一、折二、折五、折十这四种。也就是说,有的通宝面额一文,而折二就相当于两文,同理折五、折十就相当于五文钱和十文钱。至于重宝,则相当于五十文钱,玄冲重宝则是一百文钱。铜钱的价值应该是由含铜量的多少而作区分,大小上也略有差异。
这三种铜钱中,通宝和重宝比较常见,而玄冲重宝则不怎么见到,起码原主还没见过。而他得到的这些铜钱里,也没有玄冲重宝的影子。颠了颠那八枚重宝、二十枚折十的通宝,感觉其实也挺重的。
梁汉见店铺里也有黄豆卖,也被分了等级,选了三文钱一斤他能用得上的黄豆。想着自己的家产一共703文钱,水缸他之前打听了价钱,72文钱一个,他最少需要7个就得花掉504文,能用的钱也就剩下199文。他还想着买点油盐酱醋。想着家里有四十多斤的黄豆,他便先买了十斤,毕竟第一次试验先不用太多。
买好黄豆之后,两人继续走。他们得去订水缸,因为发豆芽的缸下面得有个小孔,他们这里没卖这种缸的,得让人定做。
梁小叔领着梁汉去了卖缸和各种坛子罐子的地方。这事梁小叔出马,七个水缸把零头给抹了,一共五百文。交了定钱后,梁汉起剩下的钱,跟梁小叔说:“小叔,我家盐没多少了,我想趁机买些盐,再买些别的东西。”
梁小叔想了想后以防万一的说道:“成,你把买水缸的钱先给我,后天我来帮你拉水缸。”
梁汉无奈的笑,梁小叔这是怕原主大手大脚的习惯把钱给造光了。他也没说什么,直接把钱给了梁小叔。
梁小叔拿了钱,跟梁汉说:“买好东西就去城门外找我,我在那等着你。别逛太久,咱还得赶着回家吃中饭呢。”
“好嘞,我记住了。”梁汉说完提着篮子揣着还剩下的173文钱走了。心里合计着这点钱够不够买自己要的东西。
一路走,一路看着县城里的各种铺子。这县城看起来不怎么繁华,但还算热闹。带着新奇的眼光看着四周的古代建筑,然后根据记忆来到自己的第一个目的地,买盐的地方。
古代盐铁都攥在政府手中,盐商贩卖规定不可随意设置分销店铺,只能在省城里卖。像他们村离省城近的还好,要是远的,就只能偷摸着买私底下贩卖的盐。但卖私盐的行为是犯法的,抓住会被砍头,可在利益的促使下,还是有些人会铤而走险。毕竟,盐的利润颇丰。
梁汉进了店铺自己看,根本没什么热情招呼这一说,毕竟卖盐的可就人家一家,爱买不买。
盐作为百味之首,是百姓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须品。可价格上来说,真不算便宜。梁汉看了看,根据记忆,店里出售的盐分两种,一种是海盐,另外一种则叫解盐。海盐品质差距特别大,一共分了三十一等,从最贵的49文一斤到最便宜的8文钱一斤。而解盐品质差距不大,分三等,最高47文一斤,最低34文一斤�
因为粮食分等级,粮店里的人仔细看了下梁汉的小麦,然后出了两文钱一斤的价格。梁汉也知道他拿来的粮食是个什么情况,麦粒不怎么饱满,想着三百斤能卖六百文,他很爽快的就卖掉了。
看着粮店老板给的钱,都是铜钱,但并不是几百个很多的样子。这个朝代银价很高,银子很少见,铜钱才是主要的流通货币。
南源国铜钱分三种,通宝、重宝和玄冲重宝。而通宝中又分为折一、折二、折五、折十这四种。也就是说,有的通宝面额一文,而折二就相当于两文,同理折五、折十就相当于五文钱和十文钱。至于重宝,则相当于五十文钱,玄冲重宝则是一百文钱。铜钱的价值应该是由含铜量的多少而作区分,大小上也略有差异。
这三种铜钱中,通宝和重宝比较常见,而玄冲重宝则不怎么见到,起码原主还没见过。而他得到的这些铜钱里,也没有玄冲重宝的影子。颠了颠那八枚重宝、二十枚折十的通宝,感觉其实也挺重的。
梁汉见店铺里也有黄豆卖,也被分了等级,选了三文钱一斤他能用得上的黄豆。想着自己的家产一共703文钱,水缸他之前打听了价钱,72文钱一个,他最少需要7个就得花掉504文,能用的钱也就剩下199文。他还想着买点油盐酱醋。想着家里有四十多斤的黄豆,他便先买了十斤,毕竟第一次试验先不用太多。
买好黄豆之后,两人继续走。他们得去订水缸,因为发豆芽的缸下面得有个小孔,他们这里没卖这种缸的,得让人定做。
梁小叔领着梁汉去了卖缸和各种坛子罐子的地方。这事梁小叔出马,七个水缸把零头给抹了,一共五百文。交了定钱后,梁汉起剩下的钱,跟梁小叔说:“小叔,我家盐没多少了,我想趁机买些盐,再买些别的东西。”
梁小叔想了想后以防万一的说道:“成,你把买水缸的钱先给我,后天我来帮你拉水缸。”
梁汉无奈的笑,梁小叔这是怕原主大手大脚的习惯把钱给造光了。他也没说什么,直接把钱给了梁小叔。
梁小叔拿了钱,跟梁汉说:“买好东西就去城门外找我,我在那等着你。别逛太久,咱还得赶着回家吃中饭呢。”
“好嘞,我记住了。”梁汉说完提着篮子揣着还剩下的173文钱走了。心里合计着这点钱够不够买自己要的东西。
一路走,一路看着县城里的各种铺子。这县城看起来不怎么繁华,但还算热闹。带着新奇的眼光看着四周的古代建筑,然后根据记忆来到自己的第一个目的地,买盐的地方。
古代盐铁都攥在政府手中,盐商贩卖规定不可随意设置分销店铺,只能在省城里卖。像他们村离省城近的还好,要是远的,就只能偷摸着买私底下贩卖的盐。但卖私盐的行为是犯法的,抓住会被砍头,可在利益的促使下,还是有些人会铤而走险。毕竟,盐的利润颇丰。
梁汉进了店铺自己看,根本没什么热情招呼这一说,毕竟卖盐的可就人家一家,爱买不买。
盐作为百味之首,是百姓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须品。可价格上来说,真不算便宜。梁汉看了看,根据记忆,店里出售的盐分两种,一种是海盐,另外一种则叫解盐。海盐品质差距特别大,一共分了三十一等,从最贵的49文一斤到最便宜的8文钱一斤。而解盐品质差距不大,分三等,最高47文一斤,最低34文一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