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 部分
建立在这样一种推测的基础上:在这一切较为特殊的本能后面,隐藏着某种重要的强大的东西,我们希望仔细研究这种东西。

  我们采取的第一个步骤很审慎。

  我们对自己说,如果一开始就能根据两种重要的欲求——食欲和爱(hungerandlove)区分出两种主要的本能或对本能进行分类,我们就可能不会误入歧途。

  不管我们通常怎样细心地将心理学与每一种其他学科区别开来,以保护心理学的独立性,这一次我却是立足于牢固的生物学事实——有生命的个体有机物受两种意向的支配,即自我保存和种族保存(selfpreservationandthepreservationofspecies)。

  这两种意向可能是相互独立的。

  就目前所知而言,它们没有共同的起源;而且在动物的生命中,它们的利益常常发生冲突。我们正在谈论的实际上是生物心理学,我们正在研究的是生物过程的心理附属物。

  精神分析采用“自我本能”和“性本能”的概念,就表示了问题的这一方面。我们的“自我本能”包括一切有关保存、肯定和赞扬个体的东西。

  对婴儿的性生活和倒错的性生活所需要的大量东西,我们归之为“性本能”。

  在研究神经病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自我是限制和压抑的力量,性倾向则是被限制和被压抑的力量。因此,我们相信,我们不仅掌握了表明这两组本能之间差别的明确证据,而且掌握了表明它们之间冲突的明确证据。

  我们研究的第一个对象是性本能,并且把它们的能量称为“利比多”。

  我们只有结合这些性本能,才能阐明有关什么是本能和什么应当归因于本能的种种观念。现在我们就来论述利比多理论。

  本能起源于人体内部的刺激。它作为一种经常性的因素发生作用。

  主体不可能像对付外部刺激那样,采用逃避的办法来躲开它。这些事实把本能与刺激区别开来。我们可以识别本能的起源、对象和目的。

  它的源泉是人身体中的某种兴奋状态;它的目的是消除那种兴奋。在从源泉通向目的的道路上,本能对人的心理发生作用。我们把本能描绘成某种向着某种特殊方面努力前进的能量。本能正是根据这种努力的特点而得到它的名称“trieb”的1。人们都说“主动的”和“被动的”本能,但是,我却认为,说具有主动目标和被动目标的本能要更为恰当,因为被动性的目标也需要运用主动性。

  这种目标也可以在主体自己身上得到实现;而通常产生的是外部对象,本能要想实现它的外部目标就要与它们打交道。它的内部目标则总是在于使身体发生令人愉快的变化。本能与它的r体源泉的联系是否赋予本能一种特殊的性质?

  如果是的话,那是一种

  1这个德文词常译作“内驱力”(drive),但“本能(instinct)一词在《标准版》中已普遍使用,其理由在第一卷的概论中作了说明。——英译注。

  什么性质呢?这些问题我们还尚未搞清楚。分析经验的证据表明:从一种源泉产生的本能性冲动与来自其他源泉的本能性冲动紧密结合,并一起经历着变化;而且一般来说,一种本能的满足可以用其他本能的满足加以替换——这些都是无可否认的事实。但是应该承认,我们并没有很好地认识这些事实。